[发明专利]一种单螺杆真空泵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3296.6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3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朱丰桂;曾茜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昕派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0 | 分类号: | F04C29/00;F04C2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杆 真空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泵,具体是一种单螺杆真空泵。
背景技术
作为抽气设备的真空泵,随着工业需要的不同,有各种形式的真空泵,二十世纪主导这一技术领域的产品是油润滑和密封的泵,这类泵排出油雾,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只有少数工业的特殊需要,才采用无油泵类或水环式泵类(湿式泵),这类泵的真空度不高,耗水耗能严重,有干式要求的,不得不采用繁琐的物理、化学吸附,冷凝低温手段,成本很昂贵,如膜式泵,真空度不高,抽速小,吸附泵,不仅抽速小,液氮的费用很大,总之能直接排入大气和高真空机组连接的泵类是各有缺憾,干式泵不适宜大工业应用,直到二十世纪的80年代,一种爪式泵类问世,但抽速难以做大,制造难度大、成本高;另外还有利用多叶级数进行串联的罗茨泵,其缺点和爪式泵一样。
双螺杆真空泵中的核心部件就是一对相啮合的旋向相反的转子,转子型线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泵的性能,转子型线研究既是双螺杆真空泵热动力性能研究的基础,也是优化型线设计、提高整机性能的关键。作为商业机密,实际可用的螺杆型线在国外的文献中报道很少。
目前国内真空泵的缺点是:能效高、噪声大、振动大,经常出现漏油,维修周期短,使用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螺杆真空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螺杆真空泵,包括连接筒、螺杆、星轮体和机壳,所述连接筒与机壳相互连通且相互垂直,螺杆安装在连接筒内,且螺杆的端部置于机壳侧面的前轴承座内,完成与机壳的转动连接,螺杆的表面设有多个螺旋状的螺槽,且螺杆的螺槽部分置于机壳内,机壳在螺杆的两侧均设有星轮体,星轮体外圆周上的叶片置于螺槽内,星轮体通过星轮轴承与机壳转动连接,机壳在对应螺槽端部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螺槽联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筒上设有联轴器让位。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壳上设有主机进油孔,主机进油孔与机壳联通。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轴承座上开设有轴承润滑油孔。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槽和星轮体的叶片数量比为6:11。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槽和星轮体的叶片之间的间隙采用润滑油进行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仅由一根螺杆和两个星轮组成,因而所需部件少,重量轻,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运转维护费用低,其机器效率高,功耗低,振动小和噪声低,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和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单螺杆真空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单螺杆真空泵的工作原理图(吸气)。
图3为一种单螺杆真空泵的工作原理图(压缩)。
图4为一种单螺杆真空泵的工作原理图(排气)。
图中:1-连接筒、2-螺杆、3-螺槽、4-星轮体、5-星轮轴承、6-前轴承座、7-机壳、8-主机进油孔、9-联轴器让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单螺杆真空泵,包括连接筒1、螺杆2、星轮体4和机壳7,所述连接筒1与机壳7相互连通且相互垂直,螺杆2安装在连接筒1内,且螺杆2的端部置于机壳7侧面的前轴承座6内,完成与机壳7的转动连接,螺杆2的表面设有多个螺旋状的螺槽3,且螺杆2的螺槽3部分置于机壳7内,螺槽3作为承载气体的容积单元,机壳7在螺杆2的两侧均设有星轮体4,星轮体4外圆周上的叶片置于螺槽3内,星轮体4通过星轮轴承5与机壳7转动连接,机壳在对应螺槽3端部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螺槽3联通,在工作时,气体由进气口进入到螺槽3内,在星轮体4叶片的格挡作用下,容积单元的体积逐渐变小,内部气体被压缩,直至螺槽3转动至出气口处,将气体进行释放。
所述连接筒1上设有联轴器让位9,用来安装螺杆2与电机之间的联轴器。
所述机壳7上设有主机进油孔8,主机进油孔8与机壳7联通。
所述前轴承座6上开设有轴承润滑油孔。
所述螺槽3和星轮体4的叶片数量比为6:11,即为质数无公约数,使得啮合运动中磨损均匀,运动中每个叶片可以轮流扫过每一个螺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昕派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昕派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32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涡旋压缩机和电动汽车
- 下一篇:一种曲轴及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