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管内抛光装置和内抛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2241.3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6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吕建民;孙伟;周根杰;徐小平;向金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8 | 分类号: | B24B29/08;B24B41/00;B24B41/02;B24B41/04;B24B47/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施建勇,陈向群 |
地址: | 313012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管 抛光 装置 方法 | ||
1.复合管内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梁(200)、移动小车(300)、移动电机(400)、移动横板(500)、调节托板机构(600)、轴向旋转机构(700)和承载滚轮机构(800);所述大梁(200)安装有水平前后设置的左梁齿条(205);所述移动电机(400)固定安装于移动小车(300),且所述移动电机(400)的输出端安装有与左梁齿条(205)相啮合的移动齿轮(401);所述移动横板(500)水平设置,右端固定安装于移动小车(300),左端固定安装有调节托板机构(600);所述轴向旋转机构(700),包括抛光电机(701)、旋转内轴(702)、套管(703)、抛光轮(704);所述抛光电机(701)固定安装于调节托板机构(600);所述套管(703)套设于旋转内轴(702)外部且与旋转内轴(702)间隔设置;所述套管(703)一端固定安装于抛光电机(701);所述旋转内轴(702)一端与抛光电机(7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抛光轮(704);所述承载滚轮机构(800)安装有主动轮(802)和从动轮(804);所述旋转内轴(702)到主动轮(802)的距离与旋转内轴(702)到从动轮(804)的距离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管内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梁(200)为水平设置的长梁,包括上梁板(201)、左梁板(204)、下梁板(206)、右梁板(207);所述左梁板(204)和右梁板(207)均竖立设置;所述上梁板(201)和下梁板(206)均水平设置;所述上梁板(20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左梁板(204)顶端和右梁板(207)顶端;所述下梁板(206)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左梁板(204)底端和右梁板(207)底端;所述上梁板(201)的外表面设置有上梁导轨(202);所述下梁板(206)的外表面设置有与上梁导轨(202)相平行的下梁导轨(203);所述左梁板(204)的外表面设置有与上梁导轨(202)相平行的左梁齿条(205);所述右梁板(207)固定设置于立柱(100)顶端;所述立柱(100)竖立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管内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300)包括移动上板(301)、移动左板(303)和移动下板(304);所述移动上板(301)固定安装有移动电机(400);所述移动电机(400)的输出端穿设于移动上板(301)且所述移动电机(400)的输出端安装有与左梁齿条(205)相啮合的移动齿轮(401);所述移动上板(301)的右侧底部安装有上板卡扣(302);所述上板卡扣(302)卡设于上梁导轨(202);所述移动左板(303)上端固定连接于移动上板(301)左侧,下端固定连接于移动下板(304)的左侧;所述移动下板(304)的右侧上部安装有下板卡扣(305);所述下板卡扣(305)卡设于下梁导轨(20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管内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托板机构(600),包括前调节导轨(601)、后调节导轨(602)、调节转盘(603)、调节螺杆(604)和调节底座(605);所述调节底座(605)前端部卡设于前调节导轨(601),后端部卡设于后调节导轨(602),中部与调节螺杆(604)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604)竖立设置,顶端穿过移动横板(500)后固定连接调节转盘(603);所述前调节导轨(601)顶端和后调节导轨(602)顶端均固定安装于移动横板(50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管内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滚轮机构(800),包括承载底座(801)、主动轮(802)、主动轮架(803)、从动轮(804)、从动轮架(805)、滚轮螺杆(806)、滚轮电机(807);所述主动轮(802)、从动轮(804)分设于承载底座(801)上方两侧;所述主动轮(802)转动安装于主动轮架(803);所述从动轮(804)转动安装于从动轮架(805);所述承载底座(801)上设置有承载导轨;所述主动轮架(803)和从动轮架(805)均卡设于承载底座(801)上的承载导轨;所述滚轮螺杆(806)一端固定安装于滚轮电机(807)的输出端,另一端螺纹连接主动轮架(803)和从动轮架(805);所述主动轮架(803)和从动轮架(805)均设置有螺纹,且两者的螺纹旋转方向相反。
6.使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管内抛光装置的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复合管的前后两端均放置于承载滚轮机构(800),滚轮电机(807)动作,带动滚轮螺杆(806)旋转,主动轮架(803)和从动轮架(805)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调节复合管的两端的高度至复合管水平;
步骤二,移动电机(400)动作,带动移动齿轮(401)旋转,使得移动齿轮(401)在左梁齿条(205)移动;移动小车(300)沿着上梁导轨(202)和下梁导轨(203)前后移动,调整抛光轮(704)的前后位置,使得抛光轮(704)置于复合管内部;转动调节转盘(603),轴向旋转机构(700)沿着前调节导轨(601)和后调节导轨(602)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抛光轮(704)的上下位置,使得旋转内轴(702)基本水平设置,抛光轮(704)搁置于复合管内壁,抛光轮(704)与复合管内壁的最下方接触;
步骤三,抛光电机(701)动作,通过旋转内轴(702)带动抛光轮(704)自转,对复合管的内壁进行抛光;主动轮(802)旋转,位于主动轮(802)上方的复合管同时旋转,实现复合管的自转;移动电机(400)动作,带动抛光轮(704)轴向前后移动,从而使得复合管内壁均匀被抛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224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盲孔的底孔清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且具有干燥功能的钢管生产抛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