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提供高洁净空气量的滤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1207.4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1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沈志伟;蔡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B01D46/52;B01D5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芯 气量 净空 带电 熔喷无纺布 衰减率 滤材 粒子 纤维 空气净化领域 熔喷无纺布层 空气净化器 快速净化 新风系统 直径分布 中央空调 边框材 家庭用 洁净室 支撑层 折叠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提供高洁净空气量的滤芯,该滤芯包括边框材和折叠成山状的滤材,所述滤材至少包括支撑层和带电熔喷无纺布层,所述带电熔喷无纺布的纤维直径分布在1~10μm之间,所述带电熔喷无纺布的重量与纤维的平均直径的比值为7.0~12.0g/(m2・μm),该滤芯的粒子衰减率为0.15~0.25min‑1。本发明的可提供高洁净空气量的滤芯具有高粒子衰减率和快速净化空气中PM2.5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洁净室、中央空调、家庭用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等空气净化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提供高洁净空气量的滤芯,属于空气净化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过滤装置的应用不再仅仅局限于洁净室等特殊领域,目前还广泛应用于家庭室内、办公室及商场等场所。滤芯作为为空气净化系统集尘的核心部件,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其净化效果,尤其2016年3月空气净化器领域国家标准GB/T 18801-2015(下文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新国标中对空气净化器净化性能的评价方法进行了限定,对空气净化器净化性能提出了要求,净化性能较差或不达标的产品将逐步被市场淘汰。
根据新国标,表征空气净化器净化性能的指标为洁净空气量,洁净空气量越大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越好。目前市场上存在部分提高空气净化器洁净空气量的产品,但是主要通过提升空气净化器本体风量或改变空气净化器的设计来达到目的。
如中国公开专利CN204063336U中公开了一种具有涡旋增风功能的空气净化器,该件专利中涡旋增风风道虽然能够调整风速流动比,确保风量最大,电机效率最高,提高洁净空气量,但是此种涡旋增风风道模具开发较为复杂,空气净化器成本相应增加。
又如中国公开专利CN201171810Y中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其包括:外壳、高压电源、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在第一电极组件中,金属线状的第一电极或是唯一的第一电极,或是与任何其他第一电极互相间隔足够远的第一电极,以避免互相之间存在不希望的影响,第二电极组件中设有多个叶片状的第二电极。由于电源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提供的电位远高于传统空气净化器所提供的电位,较高的电压可引起较高的空气流速和伴随的大空气流量,可提供较大的洁净空气量。但是该专利涉及一种高压除尘净化器,所设置的高压电源提供较高电位同时也可能产生更多的臭氧,并且空气净化器消耗功率有所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压损、高捕集效率的可提供高洁净空气量的滤芯。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的可提供高洁净空气量的滤芯包括边框材和折叠成山状的滤材,所述滤材至少包括支撑层和带电熔喷无纺布层,所述带电熔喷无纺布的纤维直径分布在1~10μm之间,所述带电熔喷无纺布的重量与纤维的平均直径的比值为7.0~12.0g/(m2・μm),该滤芯的粒子衰减率为0.15~0.25min-1。
本发明的可提供高洁净空气量的滤芯中带电熔喷无纺布的纤维直径分布优选1~3μm和5~10μm之间。
本发明的可提供高洁净空气量的滤芯中带电熔喷无纺布中直径分布在1~3μm的纤维比例优选60~90重量%,直径分布在5~10μm的纤维比例优选10~40重量%。
本发明的可提供高洁净空气量的滤芯中支撑层和带电熔喷无纺布层之间优选通过热熔胶或超声波贴合而得的。
在 160m3/h的风量下,本发明的可提供高洁净空气量的滤芯的压损优选15~25Pa。
在 160m3/h的风量下,本发明的可提供高洁净空气量的滤芯的捕集效率优选99.00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12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