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医内科治疗肠炎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0517.4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0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范景丽;汪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春雷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00;A61K35/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内科 治疗 肠炎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内科治疗肠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肠炎的主要症状有:腹泻或便秘,双侧腹部及双侧下腹部的纯痛或隐痛,或腹胀,大便带粘液有些伴肠鸣。以肠炎症为主者可表现为少腹膀胱区的胀痛和尾骶部的坠胀;导致肠炎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指肠道感染了细菌、霉菌等病毒,使肠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二是指由于人的身体过度疲劳、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以及情绪容易激动等,这些因素都可以诱发肠炎的发生。中医认为肠炎是虚寒性下利的一种表现,它与脾胃、肝、肾功能的失调有着密切关系;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程较长,因此治疗起来比较困难,无特效药物,西医对此病主要运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止痛,抗感染治疗。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可以针对不同病因,多角度进行治疗。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因而疗效显著。由于本病具有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特点,调理病人的肝肾脾胃,增强人的体质,以此达到机体抗病毒的目的。但是现有中药治疗时间长,效果差,病情容易反复,使得患者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从而转发成慢性肠炎,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使得患者进入更危险的病情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治疗显著,使用方便,避免产生赖药性的中医内科治疗肠炎的中药。
本发明的中医内科治疗肠炎的中药,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蒲黄5-10份;黄芩5-10份;功劳木10-15份;乌药5-10份;当归5-10份;生姜5-10份;土木香4-10份;南山楂5-15份;山柰5-10份;荜茇1-5份;鸡内金5-10份;白茅根10-20份;藕节10-18份;刺苋菜20-50份。
各药物组成的药物作用:
蒲黄:【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肝经、心经。
【功效与作用】止血、化瘀通淋。属止血药分类下的化瘀止血药。
黄芩:【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肺经、胆经、脾经、大肠经、小肠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功劳木:【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肝经、胃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乌药:【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肺经、脾经、肾经、膀胱经。
【功效与作用】顺气、开郁、散寒、止痛。属理气药。
当归:【性味归经】性温,味甘、辛。归肝经、心经、脾经。
【功效与作用】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血药。
生姜:【性味归经】性微温,味辛。归肺经、脾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土木香:【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归肝经、脾经。
【功效与作用】健脾和胃、调气解郁、止痛安胎。属理气药。
南山楂:【性味归经】性微温,味酸、甘。归脾经、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消积化滞,破气散瘀。属理气药。
山柰:【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胃经、心经。
【功效与作用】行气温中、消食、止痛。属温里药。
荜茇:【性味归经】味辛,性热。归胃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下气止痛。属温里药。
鸡内金:【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脾经、胃经、小肠经、膀胱经。
【功效与作用】健胃消食、涩精止遗。属消食药。
白茅根:【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经、胃经、膀胱经。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属止血药下属中的凉血止血药。
藕节:【性味归经】性平,味甘、涩。归肝经、肺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收敛止血,化瘀。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收敛止血药。
刺苋菜:【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胃经、脾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止血。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
将上述药物制成本发明的方法是:
将上述蒲黄、黄芩、功劳木、乌药、当归、生姜、土木香、南山楂、山柰、荜茇、鸡内金、白茅根、藕节和刺苋菜各药物混合,将混合后的各药物采用1500ml的温水浸泡20分钟,然后采用文火煮沸,之后滤渣浓缩至600ml,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3日为1疗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春雷,未经汪春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05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治疗宫寒的阿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