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变频压缩机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90891.1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3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国伊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13/00;F25B31/00;F25B49/00;F25B49/02;G05D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巴晓艳 |
地址: | 美国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变频 压缩机 空调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频空调压缩机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本申请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或热泵系统在进行制冷或制热过程中的热交换原则。具体地,在于讨论如何空调或热泵的内部工作方式,同时也讨论如何操作压缩机转速与压缩机RPS之间的转换。
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变频空调由于其节能、低噪音、恒温效果好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现有的变频空调一般包括室内机、温控器和室外机。在变频空调工作时,室外机需接收来自室内机或温控器发出的开关指、设定温度、室内温度等信号,才能现实对室外机中压缩机频率的控制调节。在该控制过程中一般采用根据当前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值和温度差值变化率来判断室内负荷,从而计算出压缩机输出频率数值。通过上述内容可知,在室外机无法与室内机或温控器通信的情况下,现有的变频空调是无法精确获得压缩机输出频率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现存的旧式定频空调中的室外机和室内机或温控器之间只能利用开关信号进行信号传输,因此如果想把旧式的定频空调升级成变频空调,就意味着不仅仅要升级室外机,而且还要升级室内机和线控器。这大大增加了成本和施工难度。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过一种新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解决在将旧式定频空调升级为变频空调过程中遇到的上述技术问题。所述系统的全新设计的部分在于通过室外机的频率自学习得到各个环境温度下的压缩机频率输出值的控制方法,基于该控制方法可实现,在与现有技术中定频空调系统控制规则完全一致即室内机或温控器仅向室外机提供开停信号的前提下,室外机可对变频空调压缩机进行精确的频率调节。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变频空调压缩机的控制装置包括:变频控制运算单元、数据存储单元、信息采集单元。
其中变频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当前外界温度和预设的压缩机开机时长t获取压缩机开机后的初始目标工作频率,并在压缩机工作达到初始目标工作频率后,根据压缩机电流值变化量ΔI、压缩机冷媒高压压力变化量ΔPc、压缩机冷媒低压压力变化量ΔPe和压缩机开机时长变化量Δt作为控制变量对压缩机频率变化量ΔF进行控制。
制冷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压缩机在每个工作周期内的实际开机时长t'、外界温度平均温度和压缩机平均工作频率;以及及压缩机电流值变化量ΔI的权重参数为A1,压缩机冷媒高压压力变化量ΔPc的权重参数为A2,压缩机冷媒低压压力变化量ΔPe的权重参数为A3,压缩机开机时长变化量Δt的权重参数为A4;并在每次压缩机开机工作时,供变频控制单元调取历史数据。
信息采集单元用于获取是外机传感器所生成的数据,包括外界温度、室外机高/低压冷媒饱和温度、压缩机工作频率、压缩机电流值I、压缩机冷媒高压压力Pc、压缩机冷媒低压压力Pe。
该变频空调压缩机模糊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获取预设的压缩机开机时长t,及压缩机电流值变化量ΔI的权重参数为A1,压缩机冷媒高压压力变化量ΔPc的权重参数为A2,压缩机冷媒低压压力变化量ΔPe的权重参数为A3,压缩机开机时长变化量Δt的权重参数为A4;
b.根据外界温度和预设的压缩机开机时长t确定压缩机初始目标工作频率;
c.控制压缩机运行直到达到初始目标工作频率,并运行一个变频周期;
d.根据压缩机电流值变化量ΔI判断压缩机频率应该上调或下调;
e.根据压缩机冷媒高压压力变化量ΔPc判断压缩机频率应该上调或下调;
f.根据压缩机冷媒低压压力变化量ΔPe判断压缩机频率应该上调或下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国伊科有限公司,未经美国伊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908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热收集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制冷剂回路系统以及均油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