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调节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83896.1 | 申请日: | 2016-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3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河野惇司;池田尚史;高木昌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3/14 | 分类号: | F24F13/14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张宝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调节 | ||
空气调节机(1)具备框体(2)和风向变更装置(10)。框体(2)具有吸入口(7)、吹出口(9)、外侧风路壁(15b)、以及内侧风路壁(15a)。风向变更装置(10)包括上下旋转轴(41a)和风向板(40)。风向板(40)从上下旋转轴(41a)朝向外侧风路壁(15b)延伸。风向板(40)包括与外侧风路壁(15b)相对且具有第一圆弧形状的外侧风路壁侧端部(42c)。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空气调节机的一例,使用顶棚埋入型的空气调节机。在顶棚埋入型的空气调节机中,沿着前表面板的边缘设置吹出口。在该吹出口设置上下风向板。通过该上下风向板,向与前表面板的边缘正交的方向吹出调温调湿后的空气。但是,由于在沿前表面板的边缘设置的吹出口的左右方向上不吹出空气,因此在对象空间会产生温度不均,存在舒适性受损的可能性。
与之关联,作为以往的顶棚埋入型的空气调节机,例如,存在日本特开2001-280684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在该空气调节机中,在设置于吹出口的上下风向板上设有左右风向板。通过上述的上下风向板和左右风向板,不仅向正交方向而且向左右方向的空间也吹出空气,由此能抑制温度不均。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806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公报公开的空气调节机中,在上下风向板沿上下方向旋转时,为了避免在上下风向板上设置的左右风向板与吹出风路壁面接触而需要确保左右风向板的端部与吹出风路壁面之间的间隙。因此,存在气流从左右风向板的端部与吹出风路壁面之间的间隙泄漏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气流的泄漏的空气调节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具备框体和风向变更装置。框体具有吸入口、吹出口、第一流路壁、以及第二流路壁。吹出口具有第一边及第二边。第二边沿着第一边且比第一边靠近吸入口。风向变更装置配置在框体的第一流路壁与第二流路壁之间。风向变更装置包括轴和风向板。轴在沿第二边的方向上延伸。风向板连接于轴,并以轴为中心旋转。风向板从轴朝向第一流路壁延伸。风向板包括与第一流路壁相对且具有第一圆弧形状的第一端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与第一流路壁相对的第一端部具有第一圆弧形状,因此在风向板以轴为中心旋转时,能够将第一流路壁与第一端部之间的间隙维持为恒定。由此,能够抑制气流从第一流路壁与第一端部之间的间隙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安设于顶棚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风向变更装置的周边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将图2的P1部放大表示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与图4对应的部分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机的与图4对应的部分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空气调节机的与图4对应的部分的概略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空气调节机的与图4对应的部分的概略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3的空气调节机的与图4对应的部分的概略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38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