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转子风轮机用的承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82275.1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00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T·L·鲍恩;J·L·纽鲍尔;I·J·B·K·延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斯塔斯风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1/02 | 分类号: | F03D1/02;F03D1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小东 |
地址: | 丹麦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风轮 承载 结构 | ||
1.一种多转子风轮机(1)用的承载结构(3),所述承载结构(3)布置成用于支承所述多转子风轮机(1)的两个或者更多个能量产生单元(5),并且用于连接至所述多转子风轮机(1)的塔架结构(2),所述承载结构(3)包括:
第一承载装置(4)以及第二承载装置(4),各个承载装置(4)均布置成支承至少一个能量产生单元(5),
各个承载装置(4)均包括主结构(9)以及至少两个副结构(10),所述副结构(10)在所述主结构(9)的相反两侧在被所述承载装置(4)支承的能量产生单元(5)与所述塔架结构(2)处的附接点之间延伸,
其中,作用在所述能量产生单元(5)上的重力引起所述主结构(9)中的推动力与所述副结构(10)中的牵拉力,从而引起所述副结构(10)的预载荷,
其中,所述主结构(9)从位于所述塔架结构(2)后面的位置延伸至位于所述塔架结构(2)前面的位置,从而使所述能量产生单元(5)的转子(7)定位在所述塔架结构(2)的前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结构(3),其中,各个主结构(9)均呈一根或者多根压杆的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承载结构(3),其中,各个副结构(10)均呈一个或者多个张拉构件的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结构(3),其中,各个主结构(9)均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所述第一端附接至布置在所述塔架结构(2)处或者附近的柔性构件(13),并且至少一个能量产生单元(5)布置在所述第二端处或者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结构(3),其中,所述柔性构件(13)是球形接头或者包括球形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结构(3),其中,所述塔架结构(2)限定纵轴线,并且其中各个所述主结构(9)均沿以相对于由所述塔架结构(2)限定的所述纵轴线形成锐角布置的方向延伸离开所述塔架结构(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结构(3),其中,各个所述副结构(10)均沿大致垂直于由所述塔架结构(2)限定的所述纵轴线布置的方向延伸离开所述塔架结构(2)。
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承载结构(3),其中,对于所述承载装置(4)中的至少一者而言,由第一副结构(10)限定的方向与由第二副结构(10)限定的方向跨一平面,并且其中,由所述第一副结构(10)限定的所述方向相对于由所述主结构(9)限定的投影到所述平面上的方向限定第一角,并且由所述第二副结构(10)限定的所述方向相对于由所述主结构(9)限定的投影到所述平面上的方向限定第二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承载结构(3),其中,所述第一角等于所述第二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结构(3),其中,所述副结构(10)具有可调节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结构(3),其中,各个承载装置(4)均经由偏航装置(11)附接至所述塔架结构(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结构(3),其中,两个所述承载装置(4)在所述塔架结构(2)的一侧相互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结构(3),其中,至少一个能量产生单元(5)以所述能量产生单元(5)的质量中心与位于所述能量产生单元(5)与所述承载装置(4)之间的附接点大致重合的方式安装在承载装置(4)上,所述附接点进一步作为推力载荷从所述能量产生单元(5)传递到所述承载装置(4)的传递点。
14.一种多转子风轮机(1),该多转子风轮机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结构(3)的塔架结构(2),所述承载结构(3)连接至所述塔架结构(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斯塔斯风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维斯塔斯风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227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