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非透视膜的透明基材在审
| 申请号: | 201680079313.8 | 申请日: | 2016-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8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 发明(设计)人: | 森一伦;池田徹;竹田洋介;桑原雄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AGC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3C17/23 | 分类号: | C03C17/23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温剑;张佳鑫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凸部 透明基材 透视膜 承载 换算 正圆 激光显微镜 | ||
具有非透视膜的透明基材,其具备透明基材和形成于所述透明基材上的非透视膜,所述非透视膜包含用激光显微镜测定(101μm~111μm)×(135μm~148μm)的区域而得的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中的直径(正圆换算)超过10μm的第一凸部、和所述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中的直径(正圆换算)在1μm以上10μm以下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中,以所述区域内的最低部分的高度为基准的最大高度为8.0~30.0μm,所述第二凸部的数量在每1μm2中为0.001~0.05个,所述第二凸部的以所述承载部高度为基准的平均高度为1.50~5.00μ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非透视膜的透明基材。
背景技术
磨砂玻璃是对透明玻璃实施了可透射光但不可透视的加工而得的玻璃,由于遮蔽视线的功能和装饰效果而用于住宅和建筑物的窗以及店铺等。
实施非透视加工时,有利用喷砂加工等的机械加工和利用蚀刻的化学加工(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如果按照专利文献1通过蚀刻实施非透视加工,则具有在基材上产生污损(日文:ヤケ)的问题以及在生成过程中发生的基材表面的细微损伤导致即使进行风冷强化也无法提高强度的问题。
污损是指,在基材(玻璃)存在于湿气多的环境中时,玻璃的碱成分溶出至玻璃表面所吸附的水分中,玻璃表面的水分变为碱性并与空气中的碳酸气体(CO2)和亚硫酸气体(SOX)等酸性气体反应,使玻璃的表面产生白色浑浊。
另外有通过涂布来实现高雾度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2)。该文献中,每1重量份的树脂粘合剂溶解于0.5重量份以上的溶剂而形成溶液,在其中分散粒径1~5μm的多孔质颜料而形成涂料,将该涂料涂布于基体表面并干燥,藉此伴随着溶剂的蒸发而在该部分形成大量的空隙并同时形成膜厚在多孔质颜料的粒径的1.5倍以上3倍以下的层,从而实现了高雾度涂层。
但是,如果对按照专利文献2通过涂布实现了高雾度的基材实施风冷强化,则需要将基材的表面加热至玻璃的软化点温度附近(例如600~700℃),存在树脂粘合剂溶出而涂层剥离、无法实现高雾度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1669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0-1305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雾度高且不发生污损、并能够进行基材的强化的具有非透视膜的透明基材。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内容。
[1]具有非透视膜的透明基材,其具备透明基材和在所述透明基材上形成的非透视膜,
所述非透视膜包含在用激光显微镜测定(101μm~111μm)×(135μm~148μm)的区域而得的表面形状的承载部(日文:ベアリング)高度+0.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的直径(正圆换算)超过10μm的第一凸部、和在所述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的直径(正圆换算)在1μm以上10μm以下的第二凸部,
所述第一凸部中,以所述区域内的最低部分的高度为基准的最大高度为8.0~30.0μm,
所述第二凸部的数量在每1μm2中为0.001~0.05个,所述第二凸部的以所述承载部高度为基准的平均高度为1.50~5.00μm。
[2]如[1]所述的具有非透视膜的透明基材,其中,透明度在0.25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GC株式会社,未经AG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93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