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片制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8291.5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1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樋口尚孝;藤田惠生;宫泽一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4H1/732 | 分类号: | D04H1/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苏萌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片 制造 装置 | ||
1.一种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鼓部,其具有多个开口;
第一壳体部,其对所述鼓部进行覆盖;
输送部,其将包含从所述开口通过的纤维在内的材料堆积成料片,并对该堆积的料片进行输送;
第一辊,其与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料片抵接,且在外周面上具有凹凸部;
第一密封部,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的第一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相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凸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料片抵接的区域内。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辊的所述外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3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辊在所述外周面上具有,形成在与所述第一辊的旋转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深度为3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的槽部。
5.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辊的所述凹凸部被形成为网眼状。
6.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辊在所述外周面上具有深度为3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且宽度为0.1mm以上且2mm以下的圆形形状的凹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去除部,所述去除部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抵接并将附着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上的所述材料去除。
8.如权利要求1、2、7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部以相对于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相接的假想铅直面而成45度以上且90度以下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相接。
9.如权利要求1、2、7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二辊,其位于与所述第一辊相比靠料片的输送方向上游侧;
第二密封部,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的与第一侧壁对置的第二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二辊相接,
所述第二辊在其外周面上具有凹凸部。
10.如权利要求1、2、7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包括对所述料片进行输送的网体,
并且,所述薄片制造装置具有:
抽吸部,其将包含纤维的材料抽吸到所述网体上,并且为了划定抽吸区域而具有第二壳体部;
第三辊,其被设置在隔着所述网体而与所述第一辊对置的位置处,并与所述网体抵接,且在外周面上具有凹凸部;
第三密封部,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部上,并与所述第三辊的外周面相接。
11.一种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鼓部,其具有多个开口;
壳体部,其对所述鼓部进行覆盖;
输送部,其将包含从所述开口通过的纤维在内的材料堆积成料片,并对该堆积的料片进行输送;
第一辊,其与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料片抵接;
第一密封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壳体部的第一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相接,且以相对于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相接的假想铅直面而成45度以上且90度以下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829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