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照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3572.1 | 申请日: | 2016-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1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隆博;松岛竹夫;中岛敏博;木下顺一;石田贤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3/00;H05K1/02;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高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端子 布线区域 发光部 发光元件 光照射装置 布线图案 配置的 位置处 电源连接 供给电流 相邻配置 阳极极性 阴极极性 电连接 发光 配置 | ||
光照射装置具有被供给电流而发光的多个发光部。多个发光部分别具有:与电源连接的表示阳极极性的第一供电端子、表示阴极极性的第二供电端子;多个发光元件;以及布线图案,形成为能够将第一供电端子、多个发光元件、及所述第二供电端子以电连接的方式串联连接。布线图案具有:第一布线区域,位于第一供电端子和在电气上与该第一供电端子最近的位置处配置的发光元件之间;以及第二布线区域,位于第二供电端子和在电气上与该第二供电端子最近的位置处配置的发光元件之间。多个发光部中的相邻配置的两个发光部被配置为,第一布线区域彼此的间隔或第二布线区域彼此的间隔比一方的发光部的第一布线区域与另一方的发光部的第二布线区域之间的间隔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照射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通过照射光而固化的光固化材料。光固化材料有在短时间内固化、不用使被照射物的温度上升就能够固化、环保等优点。因此,光固化材料利用于电子部件或光学部件等的粘接、将光固化材料作为印刷油墨来使用的打印技术等多种用途。
此外,已知有利用光进行微细加工的曝光技术。曝光技术例如利用于LED的电极图案的制作、加速度传感器所代表的MEMS(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微机电系统)的制造工序等。
这些技术中,以往以来将亮度高的放电灯作为光源来使用。但是,随着近年来的固体光源技术的进步,研究代替放电灯而将配置有多个LED元件等发光元件的结构作为光源来利用。
图9中表示专利文献1中的光照射装置100。光照射装置100具有以2行3列配置的发光部(103、104、105、106、107、108)。各发光部由串联连接的8个发光元件109构成。各发光部分别与电源并联连接。此外,各发光元件109以4.6mm的间隔在x方向以及y方向上配置。第1行的发光部(103、104、105)中,位于纸面左端的各发光元件109连接于电源的阳极侧,位于纸面右端的各发光元件109连接于电源的阴极侧。第2行的发光部(106、107、108)中,位于纸面右端的各发光元件109连接于电源的阳极侧,位于纸面左端的各发光元件109连接于电源的阴极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032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为了实现光照射装置的高照度化,要求在光源配置多个发光元件。此外,从光照射装置的小型化的观点出发,要求减小发光元件的配置间隔。
因此,本发明人对在各发光部连接多个发光元件、进而使发光元件的配置间隔变窄的结构进行了研究,了解到产生如下的问题。以下,具体地说明。
本发明人将多个发光元件串联连接,将这些发光元件进一步并联连接,增加了发光部所包含的发光元件的个数。并且,确认到在向各发光部供给了电流时,在相邻的发光部的边界处沿着基板的表面发生放电。具体而言,若以专利文献1的光照射装置100为例进行说明,则在发光部103与发光部104的边界、发光部106与发光部107的边界发生放电。
上述的放电被称为沿面放电。沿面放电是指通过向放置在绝缘物上的电极等导电体间施加高电压而沿着绝缘物的表面发生的放电。沿面放电在两个导电体间的沿着绝缘物的表面的距离、即沿面距离比最小沿面距离短的情况下发生。最小沿面距离是指不发生沿面放电的沿面距离的最小值,例如由与信息技术设备相关的安全标准IEC60950规定。根据该标准,最小沿面距离根据两个电极间的电位差而被决定,电位差越大则最小沿面距离越大,电位差越小则最小沿面距离越小。
如果发生沿面放电,则本来应向发光部供给的电流漏出,成为发光元件不发光、此外发光元件的破损等的原因。因此需要抑制沿面放电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35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