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圈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59763.0 | 申请日: | 2016-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8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细沼慎正;许方满;中山健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NOK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J15/18 | 分类号: | F16J1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0 | 代理人: | 刘昕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港***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端面 弹性体密封 对置面 密封圈 按压 分离方向 嵌合凹部 嵌合凸部 对置 流体压力 密封功能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流体压力较低的状态下也能够发挥密封功能的密封圈。该密封圈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嵌合凸部(111X)中的周向顶端的第一顶端面(111Xa)与在第二嵌合凹部(112Y)中同第一顶端面(111Xa)对置的第一对置面(112Ya)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体密封部(200X),所述第一弹性体密封部(200X)在周向上朝向相互分离方向按压该第一顶端面(111Xa)和第一对置面(112Ya),并在第二嵌合凸部(111Y)中的周向顶端的第二顶端面(111Ya)与在第一嵌合凹部(112X)中同第二顶端面(111Ya)对置的第二对置面(112Xa)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体密封部(200Y),所述第二弹性体密封部(200Y)在周向上朝向相互分离方向按压该第二顶端面(111Ya)和第二对置面(112X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密封轴与壳体轴孔之间的环状间隙的密封圈。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用的Automatic Transmission(AT,自动变速器)或ContinuouslyVariable Transmission(CVT,无级变速器)中设置有用于密封相对旋转的轴与壳体之间的环状间隙的密封圈以保持液压。参照图11和图12对常规例所涉及的密封圈进行说明。图11为用于表示未保持常规例所涉及的密封圈中液压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图12为用于表示保持常规例所涉及的密封圈中液压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常规例所涉及的密封圈800被构成为安装在设置于轴600外周上的环状槽610中,并通过分别滑动自如地与贯穿有轴600的壳体700的轴孔内周面和环状槽610的侧壁面接触,密封轴600与壳体700的轴孔之间的环状间隙。
使用于上述用途的密封圈800要求充分降低滑动扭矩。为此,密封圈800的外周面周长被构成为小于壳体700的轴孔的内周面周长,并被构成为不具有过盈量。因此,在发动汽车发动机而使液压变高的状态下,密封圈800因液压而直径扩大,并通过紧贴轴孔的内周面和环状槽610的侧壁面而充分发挥保持液压的功能(参照图12)。与之相对,在发动机停止而不产生液压的状态下,密封圈800则被构成为与轴孔的内周面或环状槽610的侧壁面分离的状态(参照图11)。
这里,通常在密封圈800周向一处设置有接缝部以提高朝向环状槽610的安装性能。作为接缝部的结构,即使热膨胀收缩也发挥稳定的密封性能的特殊阶梯(step cut)(参照专利文献1、2)已为人所知。但即使是特殊阶梯也不能可靠地防止密封对象流体的泄漏,因而要求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
而且,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密封圈800在不产生液压的状态下并不发挥密封性能。因此,在如AT或CVT这种利用油泵压送的油进行变速控制的结构中,在液压泵已经停止的无负荷状态下(例如在怠速停止时),由于一直由密封圈800密封的油未被密封而会返回至油底壳,从而导致密封圈800附近的油消失。因此,当从该状态启动(重新启动)发动机时,由于在密封圈800附近没有油而会在没有润滑的状态下开始运转,因而会存在响应性能、工作性能不好的问题。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721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9057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114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流动压力低的状态下也能够发挥密封功能的密封圈。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手段以解决上述课题。
即,本发明的密封圈的特征在于,被安装在设置于轴外周上的环状槽中,并密封相对旋转的所述轴与壳体之间的环状间隙,以保持以流体压力变化的方式构成的密封对象区域的流体压力,包括:
密封圈本体,其由树脂制成并在周向一处设置有接缝部,
弹性体,其经由所述接缝部中的接合面在周向上朝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按压一侧端部和另一侧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OK株式会社,未经NO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97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