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向量加载指令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57889.4 | 申请日: | 2016-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0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奈杰尔·约翰·斯蒂芬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ARM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5/80 | 分类号: | G06F15/80;G06F1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林强 |
地址: | 英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向量 加载 指令 | ||
提供了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的向量加载指令。针对第一类型,在针对至少一个向量寄存器的第一有效数据元素执行的加载操作检测到异常条件时,执行响应动作,而在针对第一有效数据元素之外的有效数据元素检测到异常条件时,抑制响应动作并且存储标识导致异常条件的元素的元素标识信息。针对第二类型,在针对任意有效数据元素出现异常条件时,抑制响应动作并且存储元素标识信息。该方法对于允许将循环推测及循环展开一起使用来改进向量化码的性能十分有用。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数据处理领域。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用于将数据从数据存储的存储位置加载到至少一个向量寄存器中的多个数据元素的向量加载指令。
背景技术
一些数据处理设备可以支持向量处理,在该向量处理中,可以对向量的每个数据元素执行给定处理操作以生成结果向量的相应数据元素。这允许利用单个指令处理多个不同数据值,以减少处理给定数量的数据值所需的程序指令的数量。向量处理还可以被称为SIMD(单指令多数据)处理。向量加载指令可以用于将数据从数据存储中的相应存储位置加载到至少一个向量寄存器中的各个元素中。
发明内容
至少一些示例提供一种设备,包括:处理电路,用于响应于向量加载指令,执行加载操作以将数据从数据存储加载到至少一个向量寄存器中的多个元素;其中:响应于第一类型的向量加载指令,在针对以预定序列对所述至少一个向量寄存器中的第一有效数据元素执行的加载操作检测到异常条件时,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响应动作,并且在针对以所述预定序列对所述第一有效数据元素以外的有效数据元素执行的加载操作检测到异常条件时,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抑制所述响应动作并且存储标识被检测到异常条件的有效数据元素的元素标识信息;并且响应于第二类型的向量加载指令,在针对所述至少一个向量寄存器中的任意有效数据元素执行的加载操作检测到所述异常条件时,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抑制所述响应动作并且存储标识被检测到异常条件的有效数据元素的元素标识信息;其中第一类型的向量加载指令和第二类型的向量加载指令通过它们的指令编码被区分。
至少一些示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响应于向量加载指令,执行加载操作以将数据从数据存储加载到至少一个向量寄存器中的多个元素;在向量加载指令是第一类型并且针对以预定序列对所述至少一个向量寄存器中的第一有效数据元素执行的加载操作检测到异常条件时,执行响应动作;在向量加载指令是第一类型并且针对以所述预定序列对所述第一有效数据元素以外的有效数据元素执行的加载操作检测到异常条件时,抑制所述响应动作并且存储标识被检测到异常条件的有效数据元素的元素标识信息;以及在向量加载指令是第二类型并且针对所述至少一个向量寄存器中的任意有效数据元素执行的加载操作检测到异常条件时,抑制所述响应动作并且存储标识被检测到异常条件的有效数据元素的元素标识信息;其中第一类型的向量加载指令和第二类型的向量加载指令通过它们的指令编码被区分。
至少一些示例提供一种设备,包括:用于响应于向量加载指令而执行加载操作以将数据从数据存储加载到至少一个向量寄存器中中的多个元素的装置;其中:响应于第一类型的向量加载指令,在针对以预定序列对所述至少一个向量寄存器中的第一有效数据元素执行的加载操作检测到异常条件时,用于执行的装置被配置为执行响应动作,并且在针对以所述预定序列对所述第一有效数据元素以外的有效数据元素执行的加载操作检测到异常条件时,用于执行的装置被配置为抑制所述响应动作并且存储标识被检测到异常条件的有效数据元素的元素标识信息;并且响应于第二类型的向量加载指令,在针对所述至少一个向量寄存器中的任意有效数据元素执行的上述加载操作检测到异常条件时,用于执行的装置被配置为抑制所述响应动作并且存储标识被检测到异常条件的有效数据元素的元素标识信息;其中第一类型的向量加载指令和第二类型的向量加载指令通过它们的指令编码被区分。
至少一些示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控制计算机以提供对应于上述设备的虚拟机执行环境。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上,该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存储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RM有限公司,未经ARM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78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