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针阵列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52050.1 | 申请日: | 2016-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4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下野浩贵;吉田淳哉;小山田孝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K9/00 | 分类号: | A61K9/00;A61K38/00;A61K39/00;A61K39/39;A61K47/26;A61K47/32;A61K47/10;A61K47/36;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灵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阵列 | ||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一种由片材部及针部构成且能够实现高药效的微针阵列。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针阵列,其具有片材部及存在于片材部的上表面的多个针部,针部包含水溶性高分子及药物,针部的总固体成分的50质量%以上为水溶性高分子,水溶性高分子和药物在包含针尖端的区域且具有相当于整个针部的高度的20%的长度的高度的针部尖端区域以下述式1的质量比率存在,片材部包含水溶性高分子。式1水溶性高分子:药物=0.05~0.9: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针阵列。
背景技术
作为将药物投与到皮肤、粘膜等生物体表面的方法,有将液体物质或粉末物质附着于生物体表面的方法。另外,在近年来受到关注的生物药品中,由于很难突破基于渗透的阻挡层,因此选择通过注射的投药。
另外,作为投与适量的药物并且用于实现充分的药效的药物的投与方法,使用形成有含有药物的高纵横比的微针(针状凸部)的微针阵列,通过微针贯穿角质阻挡层并将药物以不会带来疼痛的方式注射到皮肤内的方法备受瞩目。例如,已经报道了将具有生物体内溶解性的物质作为基材的自溶型微针阵列。在自溶型微针阵列中,将药物保持在该基材上,当微针插入到皮肤中时,基材自溶,由此能够向皮内投与药物。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经皮吸收片材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经皮吸收片材为聚合物制的经皮吸收片材,在片材部的表面形成有含有药物的针状凸部,所述经皮吸收片材及其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针状凸部中含有的药物的浓度从针状凸部的尖端朝向根部连续减小而成。
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微针,其为角锥状或棱柱状、或者圆锥状或圆柱状的细针,其特征在于,细针中,主要成分材料为麦芽糖与葡聚糖的混合物或海藻糖,并含有作用于皮肤的功能性物质,通过将细针插入到皮肤中,主成分材料溶解并且功能性物质被供给到皮肤中。
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一种微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将第1微针原料填充于从压膜的第1表面朝向与第1表面对置的第2表面逐渐减小第1规定长度的锥形凹部中的工序;及在规定相对湿度的环境下静置干燥填充于凹部中的第1微针原料,形成延伸比第1规定长度短的第2规定长度的针尖端层的工序,规定相对湿度为60%以上且99%以下,抑制第1微针原料在凹部内壁中的凝固速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243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5432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55876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将作为液体物质或粉末物质的药物附着到生物体表面的方法中,由于药物的附着区域仅限于皮肤表面,因此有时可通过出汗、异物接触等来去除附着的药物,难以投与适量的药物。并且,在利用这种基于药物的扩散的渗透的方法中,由于药物的渗透受到角质的阻挡层的阻挡,所以很难获得充分的药效。并且,通过注射投药需要医务人员的帮助,进而也伴有疼痛和感染风险。
作为通过注射投药的替代方法,使用微针阵列将药物注射到皮肤内的方法近年来备受瞩目,但是难以获得与使用微针阵列的注射相等的药效。尤其是在设想为人类的大型动物的情况下,与小鼠和大鼠那样的小动物相比,皮肤厚,稳定地投与规定量,难以获得充分的药效。在专利文献1~3中,没有记载针部所含的药物的分布、穿刺性、溶解性及药效之间的关系。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由片材部及针部构成且能够实现高药效的微针阵列。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20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结构设计的命令处理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成膜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