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吸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51837.6 | 申请日: | 2016-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4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毅;大塚裕司;市川洋光;大下悟;村田博光;田中正俊;町田幸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7L9/28 | 分类号: | A47L9/28;A47L9/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夏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吸尘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吸尘装置,具备:自律型吸尘单元,在被吸尘面上自律地移动而捕集尘埃;以及站单元,具有上述自律型吸尘单元的充电电极,上述自律型吸尘单元具备:第一主体壳体,具有第一吸入口;二次电池,蓄积从上述充电电极供给的电力;第一集尘容器,蓄积从上述第一吸入口吸入的尘埃;以及电动鼓风机,由从上述二次电池供给的电力驱动而对上述第一集尘容器作用负压,上述站单元具备第二主体壳体,该第二主体壳体具有第二吸入口,该第二吸入口吸入与上述自律型吸尘单元所捕集的尘埃不同的其他尘埃。
本申请以2015年9月1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80758以及2015年9月1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81013为基础,并享受这些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这些申请而包含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动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吸尘装置,其具备防尘拖把等灰尘控制产品、以及将由灰尘控制产品聚拢的尘埃吸引到集尘容器的集尘装置。
此外,近年来,已知有在被吸尘面上自律地移动而捕集尘埃的自律型的电动吸尘器、即所谓的清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为了对居室整体进行扫除,而需要几十分钟到以小时为单位的运转时间。因此,清洁机器人在对家中无人的居室自律地进行吸尘的方面具有较高的方便性,另一方面,例如,在对儿童残留的点心碎屑进行吸尘那样的用途的情况下,即在立即对居室的一部分进行吸尘那样的用途的情况下,势力、方便性会降低。在对儿童残留的点心碎屑进行吸尘那样的用途中,通过自律型的电动吸尘器以外的手段、例如拖把、扫帚、地板用清扫工具来聚拢尘埃的方法,能够迅速地应对。
但是,即便在通过自律型吸尘单元以外的手段、例如拖把、扫帚、地板用清扫工具来聚拢尘埃的方法能够迅速地应对的情况下,在聚拢后的尘埃的处理时,还存在花费需要用簸箕那样的另外的麻烦的侧面。
此外,作为自律型的电动吸尘装置,已知有将在被吸尘面上自律地移动而捕集尘埃的自律型吸尘单元与蓄积从自律型吸尘单元废弃的尘埃的站单元组合而成的电动吸尘装置。这种电动吸尘装置为了从自律型吸尘单元向站单元移送尘埃,而将自律型吸尘单元与站单元流体性地连接。站单元具备:与自律型吸尘单元的第一集尘容器连结且流体性地连接的尘埃移送管;蓄积通过尘埃移送管从第一集尘容器废弃的尘埃的第二集尘容器;以及经由第二集尘容器对尘埃移送管作用吸入负压的第二电动鼓风机。
以往的电动吸尘装置的站单元具备采用了从空气中滤出尘埃而进行分离的过滤器的过滤分离式的集尘容器(第二集尘容器)。过滤分离式的集尘容器为,当尘埃的蓄积量增加时过滤器堵塞而吸入负压变弱,从自律型吸尘单元移送尘埃的能力逐渐降低。此外,过滤分离式的集尘容器为,即使在废弃了尘埃的紧后、即在尚未蓄积尘埃的时期,当吸入将过滤器的过滤面一下子堵塞那样的尘埃、例如大量的粉体而过滤面的孔眼堵塞时,也存在无法从自律型吸尘单元移动尘埃的情况。另一方面,对于自律型吸尘单元期望能够在几天到几周左右的长期、在无需关注或者进行处理的所谓的免维护的状态下持续使用。即,期望能够与尘埃的性质无关,而尽量长时间地发挥从自律型吸尘单元向站单元移动尘埃的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103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2/0011677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动吸尘装置,通过灵活运用具备自律型吸尘单元的充电功能且放置在居室内的站单元,能够在进行了基于自律型吸尘单元的自律的吸尘、以及使用自律型吸尘单元以外的手段、例如拖把、扫帚、地板用清扫工具而迅速地进行了局部的吸尘之后,容易地处理所聚拢的尘埃。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动吸尘装置,具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未经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18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