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连接构件的方法和构件复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37734.4 | 申请日: | 2016-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55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B·格吕克;R·基施纳;U·施密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5/08 | 分类号: | F16B5/08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闫娜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连接 构件 方法 复合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提供具有第一接合件容纳部(3)的第一构件(1);借助生成方法在第一接合件容纳部(3)上和/或中制造接合件(4);提供具有第二接合件容纳部(5)的第二构件(2);并且连接接合件(4)与第二构件(2)的第二接合件容纳部(5)。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借助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构件复合结构(9)。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借助接合件连接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方法以及一种借助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构件复合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各种不同的接合方法用于连接两个构件,如螺钉连接、铆接,粘接、钎焊、熔焊或夹紧。在车身生产中使用可具有不同材料的车身构件,如钢、铝或纤维增强塑料、如碳纤维增强塑料(CFK),芳族聚酰胺纤维增强塑料(AFK)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K)。这些车身构件例如借助盲铆接技术、冲压铆接技术、粘接技术或其它接合技术相互连接。这些方法的缺点在于,所制造的接合部位通常具有相对差的负荷能力以及不良的接合部位减震,在此不良的接合部位减震会对车身的震动特性产生负面影响。
直接焊接两个由不同材料、如钢和铝制成的车身构件往往不可行或仅在特殊前提下才可行或者说可能受到限制。为了焊接这些构件已知如下方法,在该方法中将功能元件固定在第一构件上,该功能元件具有可与第二构件焊接的材料。功能元件例如构造为螺栓,其被压入第一构件的凹口中。随后组合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并将功能元件与第二构件焊接。以这种方式实现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的连接。这种连接的缺点在于,功能元件与第一构件的连接具有相对差的负荷能力以及不良的接合部位减震。此外,通过压入来送入功能元件非常复杂和昂贵。另外,这种解决方案通常使构件复合结构的重量过度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消除或至少部分消除上述关于用于连接两个构件的方法以及构件复合结构的缺点。本发明的任务尤其是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连接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方法,与所提出的现有技术相比,其可以简单且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两个构件的重量更轻的且负荷能力更高的连接。
上述任务通过一种如下所述的用于连接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方法以及通过一种如下所述的构件复合结构来解决。在此结合用于连接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方法所描述的特征和细节当然也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构件复合结构,反之亦然,因此关于本发明各方面的公开内容可始终被相互引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任务通过一种用于连接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方法来实现。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提供具有第一接合件容纳部的第一构件;
-借助生成方法在第一接合件容纳部上和/或中制造接合件;
-提供具有第二接合件容纳部的第二构件;并且
-连接接合件与第二构件的第二接合件容纳部。
第一构件具有一接合件容纳部。第二构件具有第二接合件容纳部,第二接合件容纳部例如对应于第一接合件容纳部或也可不同于第一接合件容纳部地构造。接合件容纳部是指构件的设置用于容纳接合件的区域。因此,接合件容纳部可具有几乎所有几何形状、如光滑或基本上光滑的表面和/或至少一个凸肩或台阶和/或至少一个凹口或突起。
接合件在本发明意义中是具有几何形状的物体,其构造用于连接两个构件。因此第一构件可通过接合件与第二构件连接。
根据本发明规定,接合件借助生成方法来制造。生成方法是指通过施加材料、尤其是通过分层施加材料来制造物体的方法。借助生成方法可几乎任意设计接合件的几何形状,使得接合件可最佳地匹配第一构件和/或第二构件。此外,在生成方法中可制造大量不同的、具有不同接合件材料的接合件,从而接合件材料可最佳地与第一构件的第一构件材料和/或第二构件的第二构件材料匹配,以确保通过接合件实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尽可能可靠和高负荷能力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77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