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闪蒸纺丝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33302.6 | 申请日: | 2016-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9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C.施米茨;J.范米尔维德;O.斯科普亚克;S.雷博拉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幕尔杜邦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11 | 分类号: | D01D5/11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王伦伟;李炳爱 |
地址: | 美国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闪蒸 纺丝 方法 | ||
一种用于制备聚合物的丛丝薄膜‑原纤维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产生纺丝液,该纺丝液含有(a)5wt.%至30wt.%含有一种或多种聚合物类型,(b)选自由二氯甲烷、顺式‑1,2‑二氯乙烯和反式‑1,2‑二氯乙烯组成的组的主纺丝剂,以及(c)包含1H,6H‑全氟己烷或1H‑全氟己烷或1H‑全氟庚烷的共纺丝剂。在大于该纺丝液的自生压力的压力下将该纺丝液闪蒸纺丝到较低压力的区域内以形成该聚合物的丛丝薄膜‑原纤维带。该共纺丝剂以足以在该一种或多种聚合物类型存在下与该主纺丝剂一起形成类共沸物组合物的量存在于该纺丝液中。该聚合物可以选自由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1、聚甲基戊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乙烯四氟乙烯)以及前述的共混物组成的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丝纤维领域,并且更特别地涉及纤维的闪蒸纺丝领域。
背景技术
闪蒸纺丝是用于生产纤维的方法,该方法涉及从纺丝液中纺丝聚合物。在闪蒸纺丝方法中,必须将纺丝剂回收并且如果可能的话重新使用。回收和重新使用是时间和 资源密集型操作,如果对其简化,可以引起成本节省和产品的品质改进。
本发明的诸位发明人已经发现允许在更合适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简化的纺丝剂组合物方法的纺丝剂组合物。这些组合物可用于宽范围的不同聚合物及其共混物。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是针对一种用于制备聚合物的丛丝薄膜-原纤维带(plexifilamentary film-fibril strand)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产生以下项的纺丝液:(a)包含一种或多种聚合物类型的5wt.%至30wt.% 的纺丝液,(b)选自由二氯甲烷、顺式-1,2-二氯乙烯和反式-1,2-二氯乙烯组成的组的 主纺丝剂,以及(c)包含1H,6H-全氟己烷、1H-全氟庚烷或1H-全氟己烷的共纺丝剂, 并且
(ii)在大于该纺丝液的自生压力的压力下将该纺丝液闪蒸纺丝到较低压力的区域内以形成该聚合物的丛丝薄膜-原纤维带。
该共纺丝剂以足以在该一种或多种聚合物类型存在下与该主纺丝剂一起形成类共沸物组合物的量存在于该纺丝液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共纺丝剂和该主纺丝剂以 足以在该至少一种或多种聚合物类型的存在下形成共沸物或类共沸物组合物的量存 在于该纺丝液中,该至少一种或多种聚合物类型为在以上(a)中选择的重量%。
该聚合物可以选自下组,该组由以下各项组成: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1、聚 (4-甲基-1-戊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乙烯四氟乙烯)以及前述的共混物。
在该方法的另外的实施例中,主纺丝剂二氯甲烷与1H,6H-全氟己烷的比率是在按重量计73∶27与100∶0之间。
在该方法的另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主纺丝剂二氯甲烷与1H-全氟己烷的比率是在按重量计52∶48与66∶34之间。
在该方法的另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主纺丝剂二氯甲烷与1H-全氟庚烷的比率是在70∶30与89∶11重量比之间。
在该方法的另外的实施例中,主纺丝剂反式-1,2-二氯乙烯与1H,6H-全氟己烷的比 率是在按重量计72∶28与100∶0之间。
在该方法的另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主纺丝剂反式-1,2-二氯乙烯与1H-全氟己烷的比率是在按重量计47∶53与64∶36之间。
在该方法的另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主纺丝剂反式-1,2-二氯乙烯与1H-全氟庚烷的比率是在67∶33与100∶0重量比之间。
本发明的方法还针对其中存在聚合物的共混物的实施例,其中小于存在的所有聚合物在该纺丝剂的共沸或类共沸的组合物下加工。例如,硬件可以针对那些效果进行定制并且配备,具有合适的元件以产生多种压力/温度弛豫模式、吹扫、通风口和/或合适的原位或外部分离以影响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幕尔杜邦公司,未经纳幕尔杜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33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