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穿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23870.8 | 申请日: | 2016-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2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唐志宏;田丰;吕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11291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冯艳莲<国际申请>=PCT/CN2016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戴 设备 | ||
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1)和安装于壳体(1)内以实现可穿戴设备功能的本体(3)及可拆卸部件(2),可拆卸部件(2)可拆卸地安装于壳体(1),壳体(1)上设有透气孔(11),透气孔(11)的第一端位于壳体(1)朝向本体(3)一侧的表面,透气孔(11)的第二端位于壳体(1)背离本体(3)一侧的表面,可拆卸部件(2)与壳体(1)配合形成储污槽(21)和至少一条导气通道(22),透气孔(11)通过储污槽(21)与至少一条导气通道(22)连通,导气通道(22)背离储污槽(21)的一端与壳体(1)的外部环境连通。可穿戴设备中,杂物在进入到平衡气孔(11)中时被汇聚到储污槽(21)中,将可拆卸部件(2)自壳体(1)上拆卸下来可将储污槽(21)露出,用户能够自行对储污槽(21)内存储的杂物进行清理,进而提高用户使用产品时的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快速发展,可穿戴装置的产品不断增多、且技术不断逐渐成熟,如手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欢迎。
市面上现有的可穿戴设备一般都会宣称具备防水功能,而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如果要提高其防水性能,则必然需要将其气密性做好,但是,如果可穿戴设备的气密性做的很好的话,则可穿戴设备壳体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透气性就会很差,并且可穿戴设备使用过程中,壳体内部的温度会逐渐升高,从而导致壳体内部的气压不断增大,若壳体内部的气体无法有效排出的话,壳体内部和外部之间就会产生内外气压差,而壳体内外的气压差就会对可穿戴设备壳体内的某些器件造成影响(比如喇叭等)。
为了避免可穿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内外气压差,目前采用的方法为在可穿戴设备的壳体上开设连通壳体内部和外部以平衡壳体内部和外部的气压的平衡气孔,并且,为了同时做到防水需要在平衡气孔的第一端处贴合一种防水透气的膜,以防止水分通过平衡气孔进入到壳体的内部。
但是,随着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可穿戴设备经常会与人体或者外界环境进行接触,平衡气孔的第二端经常会被外部环境中的污物等堵塞,进而使平衡气孔失去平衡壳体内部和外部气压的作用,并且,现有可穿戴设备的壳体上的平衡气孔的第二端一旦被堵塞,用户很难自行对堵塞平衡气孔的污物进行清理,进而造成用户体验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用户能够方便地对堵塞平衡气孔的污物进行自行清理,进而提高用户使用产品时的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以实现所述可穿戴设备功能的本体及可拆卸部件,所述可拆卸部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本体一侧的表面,所述透气孔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本体一侧的表面,所述可拆卸部件与所述壳体配合形成储污槽和至少一条导气通道,所述透气孔通过所述储污槽与所述至少一条导气通道连通,所述导气通道背离所述储污槽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环境连通。
上述可穿戴设备中,当外部环境中的灰尘等杂物在进入到平衡气孔中时首先进入到导气通道中,然后被汇聚到储污槽中,当需要对可穿戴设备的平衡气孔进行清洁时,将可拆卸部件自壳体上拆卸下来,进而将储污槽露出,用户能够自行对储污槽内存储的杂物进行清理。因此,上述可穿戴设备中,用户能够方便地对堵塞平衡气孔的污物进行自行清理,进而提高用户使用产品时的用户体验。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拆卸部件朝向所述透气孔第二端的表面上设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本体的一侧表面配合形成所述储污槽。这样,当将可拆卸部件自壳体上拆卸下来时能够将存储在储污槽内的杂物一起自壳体上取下,进一步提高对污物处理的便利性。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本体的一侧表面配合还形成用于连通所述储污槽与所述透气孔第二端的连接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238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