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炼焦炉的建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19340.6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9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龟崎俊一;榎枝成治;冈田淳;松永久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7D1/04 | 分类号: | F27D1/04;C10B29/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赵晶;高培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炼焦炉 建设 方法 | ||
提供一种不使用大型的模块砖,能够减轻作业者的负担,并以高精度堆积定型耐火物,有效地建设炼焦炉的炼焦炉的建设方法。是用于炼焦炉的更新或新设的炼焦炉的建设方法,具有如下工序:砌块制造工序,在所述炼焦炉的建设场所以外的场所将多个定型耐火物堆积而制造砌块;砌块搬运工序,将所述砌块向炼焦炉建设场所搬运;灰泥涂抹工序,向设置所述砌块的位置涂抹灰泥;及砌块设置工序,向涂抹有所述灰泥的位置设置所述砌块,所述砌块的长度方向长度为所述炼焦炉的炉长的1/4以上且2/3以下,所述砌块的高度小于2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炼焦炉整体的更新或新设的炼焦炉的建设方法,尤其是涉及不使用大型的模块砖,能够减轻作业者的负担,并以高精度堆积定型耐火物,有效地建设炼焦炉的炼焦炉的建设方法。
背景技术
炼铁使用的冶金用焦炭通过利用室式炼焦炉对煤进行干馏来制造。室式炼焦炉通过将炭化室和向该炭化室供给热量的燃烧室沿炉宽方向交替配置而构成,经由将炭化室与燃烧室分隔的耐火砖等耐火物而从燃烧室向炭化室供给热量。室式炼焦炉包括具备100个以上的炉室的室式炼焦炉,其全长达到100m以上,高度达到10m以上,称为巨大砖构造物。
构成炼焦炉的耐火物暴露在超过1000℃的高温和将对煤进行干馏而得到的焦炭水平地挤压并取出时的摩擦下,因此逐渐损伤。因此,炼焦炉一边实施基于喷镀等方法的简易修补或以窑口为主的局部性的重装修补一边使用,但是通常寿命为40~50年,需要进行陈旧化的炼焦炉的更新或新设。
炼焦炉的建设(筑炉)通常通过筑炉工手工堆积砖等定型耐火物来进行。其作业工序具体来说如以下所述。
炼焦炉形成为复杂的构造,但是以上下的定型耐火物的连接面为水平且整体以相同高度对齐的方式设计,从下开始计数为第一层、第二层。在炼焦炉的新设或定型耐火物构造的更新施工中,将总计几百名的筑炉工按照每一定的范围配置各几十名,从炉的底部起按顺序,每一天堆积每一层或两层的定型耐火物。
上述的作业中的各个定型耐火物的堆积如下所述地进行。首先,预先使用起重机等将使用的定型耐火物搬入到作业高度,并预先配置在进行施工的位置的附近。而且,灰泥通过混炼机制造之后,放入容器,利用起重机等搬入到作业场所,细分而预先配置在施工位置附近。筑炉工向堆积定型耐火物的位置,使用抹子以成为规定的接缝厚度的方式涂抹灰泥(抹泥),接下来,取得配置在附近的定型耐火物,以避免空气进入的方式向灰泥上堆积定型耐火物。堆积后的定型耐火物的位置利用水平器等进行了调整之后,向堆积下一个定型耐火物的位置沿横向移动。通过反复进行以上的步骤而堆积出1层量的定型耐火物。当1层量的定型耐火物堆积作业结束时,进行是否达成要求精度的确认,在发现了问题的情况下将该部分重新堆积之后,进入下一层的堆积作业。
然而,以上那样的基于手工堆积的筑炉存在如下的问题。首先,炼焦炉使用的定型耐火物每一个有5~10kg左右的重量,因此向作业场所的事前的配置和实际的堆积都是重体力劳动,对于作业者而言成为相当大的负荷。
另外,关于炼焦炉,有时需要将与一般的建築物用的砖不同而从上表面观察的形状为长方形、梯形、L字型等各种形状的定型耐火物复杂地组合来建造,除此之外对于炼焦炉的定型耐火物构造要求极高的精度。例如,燃烧室的壁面要求具有凹凸为1mm以下那样的高平滑性。然而,作为炼焦炉用的定型耐火物而一般使用的耐火砖进行烧制来制造,因此各个耐火砖的尺寸存在1~2mm左右的误差。因此,即便将耐火砖简单地堆积也无法满足所需要的精度,需要在考虑了砖尺寸的不均的基础上,以得到最终的炼焦炉的尺寸精度的方式利用手工作业进行调整,并堆积复杂的形状的砖。因此,炼焦炉的定型耐火物堆积作业要求极高超的技能,但是这样熟练的筑炉工经常不足。
出于以上的理由,要求开发出能有效且以较少的人手进行堆积定型耐火物的作业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93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