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12139.5 | 申请日: | 2016-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7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于莫·因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79/20 | 分类号: | E05B79/20;E05B81/06;E05B81/16;E05B81/36;E05B83/40;E05B77/32;E05B85/20;E05B6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丹;吴鹏 |
地址: | 德国海***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门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门锁(1),该机动车门锁具有锁定机构、触发杆(12)、锁止装置(21)、操纵杆(8),该锁定机构具有转动锁叉和至少一个锁爪,其中触发杆(12)通过联接杆(13)与锁止装置(21)共同作用,其中借助于操纵杆(8)能至少间接地使锁定装置解锁,其中设有另外的机动车门锁(2),通过第二联接杆(14)并借助于操纵杆(8)能操纵所述另外的机动车门锁(2),其中第一联接杆(13)和第二联接杆(14)具有公共的摆动轴(1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门锁,该机动车门锁具有锁定机构、触发杆、锁止装置、操纵杆,该锁定机构具有转动锁叉和至少一个锁爪,其中触发杆通过联接杆与锁止装置共同作用,其中借助于操纵杆可以至少间接使锁定机构解锁。
背景技术
机动车门锁用于闭锁机动车中的门、舱盖或舱罩。如果说对于例如乘用车使用一个门锁是常见的,那么在例如门的尺寸超过确定尺寸时便不是这样了。为了保证在门洞的任何区域中都使较大的门按规定地闭锁,可能有必要使用两个或多个门锁来按规定地使门闭锁。例如当车辆不配备有B柱、而门被赋予使车架稳定的功能时便是如此。此外例如滑动门可能需要第二机动车门锁。当门具有大的高度时,优选使用多个门锁。这时使用两个或更多门锁是常见的,使得除了主锁外还使用所需数量的副锁。
主锁和副锁在此如此布置,使得在门洞的任意位置上都提供足够的闭锁力以使门保持在其闭锁位置中、使机动车稳定并提供足够的闭锁力以使门密封地保持抵靠在门密封件上。如果门例如在铰链区域中由位置决定地在闭锁时运动到抵靠门密封成型件并定位在那里以使得在铰链区域中产生用于密封门的足够的密封压力,则必需在机动车门锁的区域中由机动车门锁施加该力或者说使密封件受到反作用,以用于在该区域中密封地定位该门。如果在此门具有例如大的高度,则可能必要的是,除了主锁外还必须使用两个或多个副锁,以产生用于环绕地密封门的相应的定位力。
在文献DE 10 2006 020 344 A1中已知一种具有主锁和多个副锁的滑动门的示例。其中示例性地公开了具有主锁和多个副锁的滑动门。可以通过公共的控制单元和分别的传递元件作用在所有的闭锁系统上、如主锁和副锁,用于操纵或者说激活和/或停用该闭锁系统。闭锁系统的操纵通常例如通过外门把手或内门把手实现,但是也可以通过传感器无接触地实现。基于操纵装置可以使锁激活或停用和/或影响锁止或闭锁功能。
从文献DE 10 2009 051 432 A1中已知一种机动车门锁。该机动车门锁具有包括转动锁叉和至少一个锁爪的锁定机构,其中转动锁叉可以与挡块形成接合,锁爪在门的闭锁状态中锁止锁定机构。为了打开锁止的锁定机构使联接杆通过栓部与锁爪连接,从而在该示例中联接杆的合适的取向以及对联接杆的操纵可以通过操纵杆来操作,从而能使锁定机构解锁。联接杆在此用于锁爪和操纵杆之间的联接。
基于已知的现有技术,汽车工业力求减小机动车的重量并尽可能统一地、优选模块化地形成大量构件,其中还力争实现尽可能少量的构件。如果少量的构件引起成本降低,则由此同样可以减小机动车门锁的重量并进而减小机动车的总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操纵附加锁的机动车门锁。本发明的目的还有,提供附加锁在机动车门锁上的连接,该机动车门锁以尽可能少量的构件以及结构简单和成本低廉的方式制造。
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还要指出的是,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不是限制性的,在说明书和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的特征的任意的变型可能性都是可能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开特股份公司,未经开开特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21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