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电力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3368.0 | 申请日: | 2016-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8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坂田勉;菅野浩;高桥英治;菊池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50/80 | 分类号: | H02J50/80;H02J50/40;H02J50/50;H04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徐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电力 传输 系统 | ||
本公开涉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无线电力传输系统中的中继装置具备接受来自送电侧送电天线的所述送电侧交流电力的中继侧受电天线、将所述送电侧交流电力变换为中继侧直流电力的中继侧整流器、将所述中继侧直流电力变换为中继侧交流电力的中继侧逆变电路、以及将所述中继侧交流电力以无线方式进行输送的中继侧送电天线。所述中继装置在接收到二值的中继侧接收数据时,使所述二值的中继侧接收数据的符号反转,基于所述反转后的二值的中继侧接收数据,进行消除所述中继侧直流电力的第1电压值(DC1)与所述中继侧直流电力的第2电压值(DC2)之间的差量的控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以无线方式传输电力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不断开发以无线(非接触)方式向移动电话、电动汽车等伴有移动性的设备传输电力的无线(非接触)电力传输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利用磁谐振来进行电力传输的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该系统具备一个电力发送装置(称为送电装置)和多个电力接收装置(称为受电装置)。公开了通过利用多个受电装置中的线圈间的磁谐振,也能够将电力传输到没有在送电装置的电力到达范围的受电装置。专利文献1中也公开了各受电装置能够用振幅调制等方法向送电装置发送数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545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关于电力传输期间的数据通信,有改善的余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的一个技术方案涉及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具备送电装置、受电装置以及配置在所述送电装置与所述受电装置之间的中继装置,
所述送电装置具有:
送电侧逆变电路,其将从外部电源供给的送电侧直流电力变换为送电侧交流电力;以及
送电侧送电天线,其将变换得到的所述送电侧交流电力以无线方式进行输送,
所述中继装置具有:
中继侧受电天线,其与所述送电侧送电天线电磁耦合,接受输送来的所述送电侧交流电力;
中继侧整流器,其将接受到的所述送电侧交流电力变换为中继侧直流电力;
中继侧逆变电路,其将所述中继侧直流电力变换为中继侧交流电力;以及
中继侧送电天线,其将变换得到的所述中继侧交流电力以无线方式进行输送,
所述受电装置具有:
受电侧受电天线,其与所述中继侧送电天线电磁耦合,接受输送来的所述中继侧交流电力;
受电侧整流器,其将所述受电侧受电天线所接受到的所述中继侧交流电力变换为受电侧直流电力;以及
受电侧振幅调制器,其使所述受电侧受电天线所接受到的所述中继侧交流电力的电压的振幅变动为第1振幅(V1)和第2振幅(V2),经由所述受电侧受电天线与所述中继侧送电天线之间的电磁耦合将二值的受电侧发送数据发送给所述中继装置,
所述中继装置还具有:
中继侧解调器,其与所述中继侧送电天线连接,基于输入到所述中继侧送电天线的所述中继侧交流电力的电压的变化来对所述二值的受电侧发送数据进行解调,接收二值的中继侧接收数据;以及
中继侧反转控制电路,其使所述中继侧解调器所接收到的所述二值的中继侧接收数据的符号反转,基于所述反转后的二值的中继侧接收数据,使用中继侧振幅调制器,进行消除与所述第1振幅(V1)对应的所述中继侧直流电力的第1电压值(DC1)和与所述第2振幅(V2)对应的所述中继侧直流电力的第2电压值(DC2)之间的差量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33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