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滚筒除鱼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94973.6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0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林祥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饶平县宇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2C25/02 | 分类号: | A22C25/02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4301 | 代理人: | 余飞峰 |
地址: | 515700 广东省潮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筒 鱼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除磷设备,特指一种双滚筒除鱼鳞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鱼类去鳞设备大多采用滚筒除磷方式,通过滚筒转动使鱼不断翻滚,撞击刮鳞刀具达到去除鱼鳞的目的,然而,滚筒中若放置过多的鱼,则滚筒在翻滚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鱼都能与刮鳞刀碰擦,导致设备停止工作后,还有少量鱼身上的鱼鳞还有60~70%没有去除,其除磷结果并不彻底,且设备运转耗时长、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双滚筒除鱼鳞装置,以实现快速彻底清除鱼鳞,缩短除磷时间,提高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双滚筒除鱼鳞装置,主要有设于机架上的滚筒,且滚筒后方设有导流板,滚筒上分布有若干通孔,滚筒上方设有喷淋管,所述滚筒中设有内筒,滚筒内壁设有若干与通孔交错布置的刮鳞柱,且于内筒上同样分布有若干刮鳞柱,导流板下方设有收鳞槽。
进一步的,刮鳞柱的截面呈T型。
进一步的,刮鳞柱高度不超过5mm,且两相邻的刮鳞柱间距不超过5cm。
进一步的,收鳞槽底部设有排水孔。
进一步的,收鳞槽下方为排水槽。
进一步的,排水槽一侧设有收料槽。
进一步的,导流板呈弧形设置。
进一步的,滚筒朝导流板反向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筒减少鱼翻滚的空间,同时增设刮鳞柱,使鱼在翻滚时,其正背面均可以短时间内不断与刮鳞柱接触,达到彻底除磷的目的,其耗时短,效率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2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双滚筒除鱼鳞装置,主要有设于机架1上的滚筒2,且滚筒2后方设有导流板4,滚筒2上分布有若干通孔21,滚筒2上方设有喷淋管8,所述滚筒2中设有内筒3,内筒3可以减少滚筒2内部的空间,即降低鱼的翻滚空间,滚筒2内壁设有若干与通孔21交错布置的刮鳞柱22,且于内筒3上同样分布有若干刮鳞柱22,即刮除的鱼鳞会从通孔21处被甩出,而刮鳞柱22的截面呈T型,且最佳的比例是,刮鳞柱22高度不超过5mm,两相邻的刮鳞柱22间距不超过5cm,一方面可保证刮鳞柱22不会因为设置过高而对鱼儿造成损伤,另一方面是间距适当避免卡住翻滚的鱼儿。
导流板4下方设有收鳞槽5,收鳞槽5底部设有排水孔,收鳞槽5下方为排水槽6,鱼鳞顺着水流一同进入收鳞槽5,且水继续向下落入排水槽6后排出,而排水槽6一侧设有收料槽7,即打开滚筒2出料时,鱼儿可滑进收料槽7中。
作为优选的,导流板4呈弧形设置,且滚筒2朝导流板4反向旋转,由于滚筒2旋转时喷淋管8一直在喷淋水,部分水会随着滚筒2转动而溅射,滚筒2朝导流板4旋转可阻挡水溅射,且可受弧形导流板4的引导,使被甩出的鱼鳞顺着水流滑进收鳞槽5中。
当然,以上图示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饶平县宇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未经饶平县宇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949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鱼鳞刨除装置
- 下一篇:缸盖气门自动研磨装置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