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酶标仪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90954.6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9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陶哲影;郑维盛;何烨;张煜昊;杨淋钧;陈通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3211 | 代理人: | 吴继道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酶标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便携式酶标仪。
背景技术
酶标仪是对ELISA试剂测试的专门仪器,它广泛地用在医院临床检验、免疫病理检测、寄生虫病诊断、内分泌障碍测定、血液病诊断、动植物生理学和病理研究等。
由于ELISA试剂的发展首先在医疗检测上得以推广,标本量大,故市场上推出的酶标仪均为96孔酶标盘直读仪器。虽然这种酶标仪具有检测量大的优点,但是由于体积较大且造价较高,多适合实验室使用。随着ELISA试剂在植物和食品检测上的发展,这类打标本仪器的缺陷显而易见:不方便携带到现场使用,操作也比较复杂。后来出现了一种体积更小、携带更方便、结构也更简单的小型酶标仪,如申请号为200720068677.4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掌式酶标仪,其包括外壳,外壳内安装有检测机构和送进机构,所述外壳上具有穿孔,所述送进机构为设在穿孔内容酶标条逐格推进和定位的卡位组件。将酶标条插入送进机构的穿孔中,通过卡位组件的卡位,然后通过用手推动,可以逐格将酶标条进行推进,使掌式酶标仪中的检测机构对每格中试样进行检测。由于整个检测过程需要通过手部对酶标条一格格进行推进,因此使用较为不便;此外,由于外壳上穿孔的设置,外界光线容易从穿孔处进入到送进机构中,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酶标仪,其结构简单,携带方便,而且较传统需要通过手动推进酶标条的酶标仪而言操作更加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酶标仪,包括外壳,外壳内安装有检测机构和送进机构,外壳的两侧开有供酶标仪进出的开孔,所述送进机构包括基板,基板上设置有酶标条通道,基板于酶标条通道中开有检测孔,酶标条通道的侧壁上至少设有一个作用于酶标条侧面并带动酶标条前行的主推进轮,酶标条通道的另一侧侧壁上设有作用于酶标条侧面并随酶标条的前行而转动的副推进轮,基板上设有驱动主推动轮转动的电机,酶标条通道于检测孔对应位置设有在检测到酶标条格子与检测孔对齐时控制电机停止工作的感应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通过主推进轮和副推进轮于酶标条两侧的配合作用,使酶标条能够沿着酶标条通道前行,电机的设置为主推进轮提供转动的动力;由于酶标条通道于检测孔对应位置还设有感应装置,因此在酶标条的格子途径检测孔时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识别作用,从而能够达到控制电机停止工作的效果;较传统的采用手动推进酶标条的酶标仪而言,本实用新型操作更加简单,使用更加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感应装置包括弹性抵于酶标条侧面的滚轮组件,滚轮组件包括滚轮支撑轴以及设置于滚轮支撑轴一端的滚轮,滚轮支撑轴的另一端设有弹性复位开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由于酶标条的特殊结构,酶标条格子的两侧轮廓为凸起状,且酶标条格子之间是通过板筋进行连接,因此能够利用酶标条侧面轮廓的起伏不同对酶标条格子进行识别;将滚轮组件的一端抵于酶标条的侧面,使得酶标条格子在经过滚轮组件时促使弹性复位开关压下,因此能够达到控制电机停止工作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主推进轮的与酶标条相接触的周面上均布有多个圆弧形凹槽,所述的副推进轮与主推进轮的形状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圆弧形凹槽的设置可以使主推进轮和副推进轮与酶标条侧面的轮廓相适配,从而增大主推进轮和副推进轮与酶标条侧面的接触面积,同时也能够防止主推进轮或副推进轮与酶标条之间出现“打滑”的现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推进轮上同轴固定有从动齿轮,相邻主推进轮的从动齿轮之间通过传动齿轮啮合传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与从动齿轮或传动齿轮相啮合的主动齿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通过采用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以及传动齿轮的相互配合,将电机的输出动力顺利地专递到每一个主推进轮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酶标条通道进出口处的侧壁上设有弹性复位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使得酶标条进出酶标条通道的过程中,尽量防止外界光纤进入到酶标条通道中,从而使得便携式酶标仪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送进机构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送进机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和主推进轮之间传动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未经温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909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