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工装置进料用托料机构及落料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90132.8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3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应生;侯义迪;杜亮;王金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3/02 | 分类号: | B21D43/02;B21D28/1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3126 | 代理人: | 彭随丽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装置 进料 用托料 机构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料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工装置进料用托料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加工装置进料用托料机构的落料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钣金件内外板很多制件都需要专门的落料模具进行落冲板料,在开卷落料线体中由于送料及出料皮带可进入机床的距离较小,现有技术中为了便于板材进入到模具内,通常是增加模具的外形尺寸,采用上述方法一方面会增加模具的整体尺寸,增加占地空间,不能做到空间的合理化利用,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模具的加工难度,增加设计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加工装置进料用托料机构,以形成对加工装置和进料机构之间的衔接,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加工装置进料用托料机构,用于加工装置进料口与外部进料机构之间的衔接,该加工装置进料用托料机构包括:
托架本体,在所述托架本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加工装置间构成枢转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在所述托架本体上还设有可对外部进料机构所进物料形成滚动支撑的支撑部;
驱动组件,在所述驱动组件上设有与所述加工装置相连的第二连接部,且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所述托架本体铰接相连,以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使下,所述托架本体具有绕所述第一连接部处枢转轴线的翻转。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包括转动设于所述托架本体上的、沿物料行进方向布置的第一支撑轮。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支撑轮的外周面上设有刷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轮布置有多列。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还包括于所述托架本体具有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设置的弹性支撑件,以及在所述弹性支撑件的支撑端转动设置的第二支撑轮。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支撑件间隔布置有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支撑件为一端固定于所述托架本体上、并呈弯折状的弹性板,所述第二支撑轮转动设于所述弹性板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为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枢转设置于所述加工装置上的直线动力输出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动力输出组件为气缸。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工装置进料用托料机构,通过将托架本体与加工装置枢转连接,并可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托架本体翻转而呈展开状和折叠状,当呈展开状时可形成对加工装置和进料机构之间的衔接,当呈折叠状时可减少存放空间,其结构简单可靠,有很好的实用性。
(2)支撑部转动设置第一支撑轮,结构简单可靠,便于空间的布置。
(3)设置刷毛一方面可保证输送效果,另一方面也可防止划伤物料。
(4)将第一支撑轮设置多列可保证物料移动时的稳定性。
(5)通过设置弹性支撑件和第二支撑轮可因与加工装置之间存在高度差而造成物料损伤。
(6)弹性支撑件间隔布置有多个可保证下落时的平稳性。
(7)弹性支撑件采用弯曲状的弹性板,结构简单可靠,便于设计制造。
(8)驱动组件采用直线动力输出组件,并枢转于加工装置上,结构简单,便于布置,并具有较好的驱动效果。
(9)驱动组件采用气泵,可保证驱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落料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在所述模具本体的进料口设有如上所述的加工装置进料用托料机构,所述加工装置为模具本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落料模具,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加工装置进料用托料机构,从而可减少模具本体的结构尺寸,减少存放空间,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加工装置进料用托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加工装置进料用托料机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弹性支撑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弹性支撑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落料模具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落料模具非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901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智能化枪柜
- 下一篇:金属罐多工位机械手升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