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荧光免疫层析仪器的光学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85708.1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9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继尧;夏果;裘桢炜;陈迪虎;应玉龙;洪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必欧瀚生物技术(合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免疫 层析 仪器 光学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荧光免疫分析技术领域,它涉及一种荧光免疫层析仪器的光学结构。
背景技术
免疫层析技术是建立在层析技术和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基础上的新兴的一种快速诊断技术,具有简单、快速、精确、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原理是以固定有检测线的条状纤维层析材料为固定相,以待检测样品为移动相,当在试纸条上滴入待测样品时,待测样品通过毛细作用发生层析运动,当运动至检测线时样品中的抗原和特异性抗体结合后被截留,结合物的浓度和样品中抗体的浓度成正比,结合物受特定波长光线照射时,能激发产生荧光光谱,分析受激发光的数据即可完成这一特异性检测过程。
激发光照射在待测试纸条上产生的受激发光为漫反射模型,在探测器处检测的荧光光谱能量相对较弱,目前市场上的荧光免疫层析仪器,一般采用多次反射透射结构,变相扩大了系统的体积,且光路经过的光学元件越多,光能量损失约严重,最终在探测器处检测到的光信号越微弱,且光学元件越多,越不容易保证系统的精度,系统的稳定性也越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探测器处检测的荧光光谱能量弱,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多次反射式结构已经不能满足需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高通量的激发光谱,可探测到样品受激后的荧光光谱,根据分析荧光光谱数据可以完成特异性检测过程。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荧光免疫层析仪器的光学结构,包括光学暗箱和可移动荧光试纸条,所述光学暗箱内依次设置有:LED光源、前置带通滤光片、矩形抛物面型聚光器、后置带通滤光片和光电探测器,光学暗箱还在底部设有一狭缝,LED光源、前置带通滤光片、矩形抛物面型聚光器和狭缝设置于一条直线上且垂直于可移动荧光试纸条,后置带通滤光片和光电探测器设置于一条直线上且与可移动荧光试纸条成30~60度夹角。
优选地,所述矩形抛物面型聚光器顶端的口径大于前置带通滤光片的口径。
优选地,所述前置带通滤光片的半口径与前置带通滤光片和LED光源距离的比值等于LED光源半发散角的正切值。
优选地,所述矩形抛物面型聚光器的顶端半口径与矩形抛物面型聚光器和LED光源距离的比值等于LED光源半发散角的正切值;矩形抛物面型聚光器的最大接收角大于LED光源的发散角;矩形抛物面型聚光器的底部半口径与顶端半口径的比值为矩形抛物面型聚光器最大接收半角的正弦值。
优选地,所述前置带通滤光片带宽在30~75nm之间,中心波长位于280~380nm之间,截止深度为2到5之间。
优选地,所述矩形抛物面型聚光器顶端矩形的边长在10~40mm之间,底部矩形的边长在4~16mm之间,长度在12~50mm之间,内表面反射率不小于84%。
优选地,所述后置带通滤光片带宽在30~75nm之间,中心波长位于500~670nm之间,截止深度为2到5之间。
优选地,所述后置带通滤光片的口径小于光电探测器的口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为得到合适的连续激发光,本实用新型将光源产生的光波入射到前置带通滤光片;利用一个矩形抛物面型聚光器作光学传递,在将激发光进行聚光得到高通量光谱的同时,大大减少了系统的能量损失,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且只用一个矩形抛物面型聚光器作为聚光器件,相比传统的多次反射透射式系统,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且极大减小了系统的体积,用后置带通滤光片和光电传感器构成系统的探测部分,实现了样品受激后荧光光谱的探测,根据分析荧光光谱数据可以完成特异性检测过程。本实用新型采用聚光结构,采用反射透射相结合的光路,具有检测精度高、光能利用率高、系统体积小、结构简单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荧光免疫层析仪器的光学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光学暗箱;11,LED光源;12,前置带通滤光片;13,矩形抛物面型聚光器;14,狭缝;15,后置带通滤光片;16,光电探测器;20,可移动荧光试纸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非对其加以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必欧瀚生物技术(合肥)有限公司,未经必欧瀚生物技术(合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857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