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扣手解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82597.9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8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致斌;付保安;刘银红;张林强;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坦达轨道车辆座椅系统(长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33/00 | 分类号: | B61D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1128 | 代理人: | 王佳妮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列车座椅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扣手解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列车座椅的扣手解锁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在交通运输尤其是铁路运输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在全面提速的大背景下引入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并逐步形成便捷快速的城际网络。同时,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乘坐列车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目前大多列车座椅采用可旋转180度的结构,使得乘客总是可以和列车行进方向保持一致,保持乘客使用座椅的舒适性。所以当列车到达终点站后,列车员需要旋转座椅,调整座椅方向。目前大多数旋转座椅结构主要是脚踩侧脚踏解除座椅限位装置,待座椅靠背复位后,手放在靠背顶端位置,然后旋转座椅,调整座椅方向。每列车大概有200多把座椅,所以乘务员的工作量还是比较大。而本扣手解锁装置可以大大缩短乘务员的操作时间,而且和目前侧脚踏解除装置相比较,座椅重量更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扣手解锁装置,扣手位于侧扶手后部顶端位置,符合人机工程学,方便乘务员操作,大大缩短乘务员操作时间,并且和目前侧脚踏解除装置相比较,座椅重量更轻,而且还可以降低个别暴力操作,造成侧脚踏断裂的概率,造成座椅无法实现正常功能,需要维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扣手解锁装置,它主要包括底架和侧扶手,其特征在于:所受的扣手解锁装置包括设置在侧扶手上扣手和设置在底架上的气弹簧和支架板组件,支架板组件上设有止位挡块;所述的扣手解锁装置包括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第一拉索的一端与扣手相连,另一端与止位挡块相连,第二拉索的一端与气弹簧相连,另一端与止位挡块相连。
优选的,扣手通过第一销轴与侧扶手形成可转动连接,侧扶手内设有与扣手相配合的限位点;侧扶手上设有安装板,扣手与安装板之间通过第一拉簧相连。
进一步,第一拉索的一端内芯通过第二销轴与扣手固定,另一端内芯卡设在止位挡块内。
更进一步,止位挡块与支架板组件之间设有塑料垫片和第二拉簧,第二拉簧的一端与止位挡块相连,第二拉簧的另一端与支架板组件相连;所述的塑料垫片通过螺钉与止位挡块形成可转动连接。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双拉索,当搬动扣手后,第一拉索带动止位挡块转动,解除座椅旋转限位,使座椅可以旋转,同时止位挡块的转动也带动第二拉索运动,带动靠背复位。当搬动扣手时本身就有个使座椅旋转的动作,因此座椅靠背复位和座椅旋转在搬动扣手后此动作比较连贯,一气呵成。同时本装置方便乘务员操作,大大缩短乘务员操作时间,并且和目前侧脚踏解除装置相比较,座椅重量更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扣手解锁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扣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板组件和止位挡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板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解除靠背复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扣手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各附图中的标号表示如下:
1侧扶手、2扣手、3第一销轴、4第二销轴、5第一拉簧、6第一螺钉、7安装板、8第一拉索、9支架板组件、10第二拉簧、11止位挡块、12第二螺钉、13塑料垫片、14螺母、15底架、16固定板;
111 T型部、112开口槽、113长圆形通孔;
91支架底板、92支架侧板、93腔体。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一种扣手解锁装置,它主要包括底架和侧扶手,其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所受的扣手解锁装置包括设置在侧扶手上扣手和设置在底架上的气弹簧和支架板组件,支架板组件上设有止位挡块。
可选的,所述的扣手解锁装置包括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第一拉索的一端与扣手相连,另一端与止位挡块相连,第二拉索的一端与气弹簧相连,另一端与止位挡块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坦达轨道车辆座椅系统(长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坦达轨道车辆座椅系统(长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825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桃壳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竹源多孔生物质炭燃油高效吸附脱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