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量控制电磁阀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79000.5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9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雷小飞;赵双龙;曾维亮;袁洪滨;沙超;徐登伟;孙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K1/36 | 分类号: | F16K1/36;F16K31/06;F16K3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61211 | 代理人: | 倪金荣 |
地址: | 710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量 控制 电磁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电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量控制电磁阀。
背景技术
传统流量控制阀均是通过改变节流口面积来调节介质流量,其驱动机构一般选择力矩马达、电机等,该类流量控制阀具有流量调节精度高,线性度好等特点,但其结构都较为复杂,控制难度高,经济性差。对于一些只需宏观上流量可调、稳定,产品结构简单、控制简单,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经济性好的应用领域,传统流量控制阀并不适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流量控制电磁阀,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可靠性差,不适用于宏观可调工况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流量控制电磁阀,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容腔基体、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分别设置在容腔基体两侧,介质通过第一电磁阀进入容腔基体,再从第二电磁阀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容腔基体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或第二电磁阀为无摩擦电磁阀,包括阀体、缠绕在阀体上的线圈、阀芯、簧片和阀座,所述簧片对阀芯提供悬浮支撑,阀座上设置有与容腔基体相通的小孔。
进一步的,所述簧片为环形,簧片上设置有多条螺旋形通槽。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形通槽长度为0.6π(D-d)~0.8π(D-d),其中,D为环形簧片外径,d为环形簧片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无摩擦电磁阀组合进行流量控制,完全避免了传统直动式电磁阀阀芯与导向面间的滑动磨损,极大地提高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与传统流量控制阀相比,产品结构简单、控制简单、流量稳定、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经济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结构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中无摩擦电磁阀结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簧片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无摩擦电磁阀,2-容腔基体,3-第二无摩擦电磁阀,4-压力传感器,5-阀体,6-线圈,7-外壳,8-过滤器,9-阀芯,10-平面簧片,11-阀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量控制电磁阀,包括第一无摩擦电磁阀1、容腔基体2、第二无摩擦电磁阀3、压力传感器4。第一无摩擦电磁阀1和第二无摩擦电磁阀3通过方形法兰对称安装于容腔基体2两侧,需要工作时,先给第一无摩擦电磁阀1通电,阀芯9克服介质力和摩擦力运动,开启介质入口,上游介质为容腔基体2内增压;之后第一无摩擦电磁阀1断电,介质入口关闭,第二无摩擦电磁阀3通电,介质出口开启,容腔中的介质补充给低压下游组件;压力平衡后第二无摩擦电磁阀3断电,介质出口关闭,完成一次流量供给,下游组件压力上升大于1kpa,小于3kpa,一次流量供给循环响应≯100ms,通过对宏观时间内流量供给次数的改变,可实现对不同流量的控制。通过对容腔基体2容积大小的改变,可以实现单次供给量的调节。压力传感器4通过螺纹安装于容腔基体上方,通过密封铜垫片实现密封,压力传感器4通过对容腔基体2气体压力数据的采集,可用于远程判断第一无摩擦电磁阀1和第二无摩擦电磁阀3的工作状态。
如图2所示,即第一无摩擦电磁阀1和第二无摩擦电磁阀3结构示意图,主要由阀体5、线圈6、外壳7、过滤器8、阀芯9、平面簧片10、阀座11组成,阀芯9依靠平面簧片10悬浮支撑,避免了与阀体的滑动磨损;阀芯9受到平面簧片10的弹性变形力,与阀座11配合形成密封副,可以实现双向密封功能,控制介质的流入与流出。第一无摩擦电磁阀1和第二无摩擦电磁阀3主要结构完全一致。
如图3所示,为平面簧片的结构示意图,该结构采用特殊的螺旋线结构,与传统的S型平面簧片结构相比,既能满足长寿命要求,结构应力小,均匀无突变,又能保证密封所需的刚度,实现双向密封要求。根据有限元结构优化仿真设计和大量试验得出,该结构簧片支撑螺旋线长度为0.6π(D-d)~0.8π(D-d)时,其综合性能最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未经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790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