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鞋架装置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78729.0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9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赵慧琛;王湖;何淑琴;曹慧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7/08 | 分类号: | B60R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鞋架 装置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鞋架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对于单独外出办公的女性用户来说,一般需要穿高跟鞋,还需要自己开车,但是,穿高跟鞋驾驶车辆非常不安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并且用户也不舒服;
目前,一般来说,女性用户在驾车之前,会换上平底鞋,并将高跟鞋放在车里的某个盒子或者直接放在车地板上,但是,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颠簸的情况,这时高跟鞋会移动,并且可能被弄脏、划伤,甚至影响车辆的驾驶,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感受,对用户造成不便。
由上可知,由于现有技术中车辆内没有专门用于放置替换鞋子的装置,影响了用户的使用感受,甚至驾驶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架装置及车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固定放置在车内的鞋子,给用户造成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鞋架装置,包括:
鞋后部固定结构和鞋前部固定结构;
所述鞋后部固定结构的内部设有鞋后部容纳空间,所述鞋后部固定结构的侧壁上设有相距预设距离的鞋跟固定孔和第一放鞋豁口,所述鞋跟固定孔和所述第一放鞋豁口均连通所述鞋后部容纳空间与外界;
所述鞋前部固定结构的内部设有鞋前部容纳空间,所述鞋前部容纳空间与所述鞋后部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鞋前部固定结构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放鞋豁口,所述第二放鞋豁口连通所述鞋前部容纳空间与外界;
所述鞋后部固定结构上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鞋前部固定结构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安装部。
可选的,所述鞋后部固定结构为一体式结构,或者
所述鞋后部固定结构为分体式结构,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鞋前部固定结构为一体式结构,或者
所述鞋前部固定结构为分体式结构,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鞋后部固定结构与鞋前部固定结构互为独立结构,或者
所述鞋后部固定结构与鞋前部固定结构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第一放鞋豁口与所述第二放鞋豁口相连通,或者
所述鞋后部固定结构与鞋前部固定结构为分体式结构,通过连接带固定相连,且所述第一放鞋豁口与所述第二放鞋豁口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鞋前部固定结构为弧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鞋后部固定结构的两端均设有豁口,且两个豁口彼此相对,均连通所述鞋后部容纳空间与外界。
可选的,所述鞋前部固定结构的两端均设有豁口,且两个豁口彼此相对,均连通所述鞋前部容纳空间与外界。
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部为尖端外露于所述鞋后部固定结构的螺钉;
所述第二安装部为尖端外露于所述鞋前部固定结构的螺钉。
可选的,所述鞋后部固定结构和所述鞋前部固定结构的材质均为软质材质;或者
所述鞋后部固定结构和所述鞋前部固定结构的材质均为硬质材质,且所述鞋前部容纳空间内填充有软质材料,所述鞋前部容纳空间内也填充有软质材料;或者
所述鞋后部固定结构和所述鞋前部固定结构的材质均为硬质材质,且所述鞋前部容纳空间的侧壁上设有软质材料,所述鞋前部容纳空间的侧壁上也设有软质材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副仪表板,还包括:上述的鞋架装置;
所述鞋架装置的鞋后部固定结构通过第一安装部固定于所述副仪表板的右侧面的第一预设位置;
所述鞋架装置的鞋前部固定结构通过第二安装部固定于所述副仪表板的右侧面的第二预设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所述鞋架装置通过设置具有第一安装部的鞋后部固定结构和具有第二安装部的鞋前部固定结构,进而能够安装于车辆内放置用户的鞋子,使得用户在车内的鞋子位置固定,防止随便移动给鞋子带来的损伤,给用户带来了方便,同时提高了驾驶安全;另外,本装置不仅能够固定高跟鞋,还可以固定平底鞋,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鞋架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鞋架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鞋架装置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鞋架装置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基于图4的鞋架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鞋架装置使用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鞋架装置使用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787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