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苕切碎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77235.0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7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宋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潼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1/06 | 分类号: | B26D1/06;B26D5/12;B26D7/02;B02C18/14;B02C18/24;B02C18/18 |
代理公司: | 重庆棱镜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22 | 代理人: | 周维锋 |
地址: | 4026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苕 切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红苕切碎机,属于食品加工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红苕即番薯,番薯别称甘储、甘薯、朱薯、金薯、番茹、红山药、玉枕薯、山芋、地瓜、山药、甜薯、红薯、白薯、阿鹅以及萌番薯。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具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块根,块根的形状、皮色和肉色因品种或土壤不同而异。叶片形状、颜色常因品种不同而异,也有时在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叶形,通常为宽卵形,叶柄长短不一,聚伞花序腋生,苞片小,披针形,开花习性随品种和生长条件而不同,蒴果卵形或扁圆形,种子1-4粒,通常2粒,无毛。
现有技术中红苕切碎机切割红苕时,需手动夹紧,容易导致使用人员的手被刀片划伤,且现有技术中红苕切碎机结构简陋,无法先将红苕切片,且现有技术中红苕切碎机工作效率较低,切碎效果差,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红苕切碎机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现急需一种新型的红苕切碎机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苕切碎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功能多样,工作效率高,实用性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红苕切碎机,包括装置主体、切片机构、夹紧机构以及绞碎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左支撑臂、基座以及右支撑臂,所述左支撑臂与右支撑臂对称装配在基座上端面左右两侧,所述切片机构包括滑块、滑槽、操作台、气压缸、切片刀以及刀座,所述操作台装配在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上端面,所述操作台上端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装配在滑槽内部,所述气压缸装配在滑块下端面,所述刀座固定在气压缸下端面,所述切片刀通过螺栓固定在刀座下端面,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定位板一、定位板二、电动液压缸以及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左端面装配在左支撑臂右端面,所述工作台右端面装配在右支撑臂左端面,所述定位板二通过支撑杆装配在左支撑臂右端面,所述电动液压缸装配在右支撑臂左端面,所述定位板一通过支撑杆装配在电动液压缸左端面,所述绞碎机构包括绞碎箱以及绞碎组件,所述绞碎箱装配在基座上端面,所述绞碎组件有两个,所述绞碎组件对称装配在绞碎箱内部左端面,所述绞碎组件包括绞碎刀、转动辊以及电机,所述电机通过支撑杆装配在绞碎箱内部左端面,所述电机通过转轴与转动辊相连接,所述绞碎刀装配在转动辊环形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一和定位板二规格相同,所述定位板一和定位板二均与水平面呈90°夹角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绞碎箱内部装配有吸音海绵。
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撑臂右端面与右支撑臂左端面均装配有定位销,所述工作台左端面和右端面均设有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绞碎刀至少设有六组以上,所述绞碎刀呈环形等距装配在转动辊环形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绞碎箱上方设有漏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红苕切碎机,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滑块、滑槽、操作台、气压缸、切片刀以及刀座,该设计实现了对红苕切片的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红苕切碎机结构简陋,无法先将红苕切片的问题。
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定位板一、定位板二、电动液压缸以及工作台,该设计在加工红苕前可以进行夹紧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红苕切碎机切割红苕时,需手动夹紧,容易导致使用人员的手被刀片划伤的问题。
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绞碎箱、绞碎刀、转动辊以及电机,该设计优化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红苕切碎机工作效率较低,切碎效果差的问题。
因添加了吸音海绵,该设计可吸收本实用新型产生的噪音,因添加了定位销和定位孔,该设计便于固定工作台,因添加了漏斗,该设计便于红苕进入绞碎箱,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功能多样,工作效率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红苕切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红苕切碎机中切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红苕切碎机中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红苕切碎机中绞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切片机构、2-左支撑臂、3-夹紧机构、4-基座、5-绞碎机构、6-右支撑臂、11-滑块、12-滑槽、13-操作台、14-气压缸、15-切片刀、16-刀座、31-定位板二、32-定位板一、33-电动液压缸、34-工作台、51-绞碎箱、52-绞碎刀、53-转动辊、54-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潼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潼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772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