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混凝土养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8897.1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6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向杰;朱红兵;姚晨;邵旭亮;彭晨曦;赵本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李蕾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混凝土 养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养护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混凝土养护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混凝土养护装置在养护过程中不能有效控制加湿器的水位,导致持续养护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技术人员频繁的观察加湿器的水位状况,工作强度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混凝土养护系统,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混凝土养护系统,包括养护箱、加湿器、水泵和控制器;
上述养护箱内具有相互独立的养护室、储水室和加湿器置放室,上述养护箱上对应储水室的位置设有连通储水室的进水管,上述进水管上安装有电磁阀,上述进水管连通水泵输出端,上述水泵输入端外接水源;
上述储水室内设有用于控制电池阀开启状态的浮子开关,上述浮子开关与上述电磁阀电连接;
上述养护室内壁上水平固定有放置架;
上述加湿器安装在加湿器置放室内,且上述加湿器输入端与上述储水室连通,其输出端与上述养护室连通;
上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上述浮子开关和水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利于自动控制储水室的水位,保证养护的持续进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上述养护箱内还具有集水室,上述集水室位于上述养护室下方,且与上述养护室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其布局合理,便于集水室收集养护时沉积的水分。
进一步,上述集水室与养护室之间设有集水通道,上述集水室与养护室通过集水通道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便于养护室沉积的水分通过集水通道收集在集水室内。
进一步,上述养护箱上对应集水室的位置设有与集水室连通的出水管。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通过出水管对集水室内收集的液体排放。
进一步,上述出水管上设有止水阀。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通过止水阀调节排放的状况。
进一步,上述养护箱外壁上对应储水室的位置设有与上述储水室连通的水位计。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通过水位计实时观测储水室内的水位变化情况。
进一步,上述养护箱由铝合金材质制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强度高,质量轻。
进一步,还包括温控系统,上述温控系统包括循环水浴罩、循环水泵和温控水箱,上述循环水浴罩包裹设置在上述养护箱外壁上,其上具有进水口 和出水口,上述循环水泵输入端连接温控水箱的出水端,其输出端连接上述进水口,上述出水口连接温控水箱的进水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温控系统对养护箱内温度进行调节,利于混凝土试块的养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混凝土养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养护箱,2、加湿器,3、水泵,4、进水管,5、浮子开关,11、养护室,12、储水室,13、加湿器置放室,14、集水室,15、集水通道,41、电磁阀,61、循环水浴罩,62、循环水泵,63、温控水箱,111、放置架,121、水位计,141、出水管,142、止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新型混凝土养护系统包括养护箱1、加湿器2、水泵3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
上述养护箱1内具有相互独立的养护室11、储水室12和加湿器置放室13,上述养护箱1上对应储水室12的位置设有连通储水室12的进水管4,上述进水管4上安装有电磁阀41,上述进水管4连通水泵3输出端,上述水泵3输入端外接水源;
上述储水室12内设有用于控制电磁阀41开启状态的浮子开关5,上述浮子开关5与上述电磁阀41电连接;
上述养护室11内壁上水平固定有放置架111;
上述加湿器2安装在加湿器置放室13内,且上述加湿器2输入端与上述储水室12连通,其输出端与上述养护室11连通;
上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上述浮子开关5和水泵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88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爬壁混凝土养护机器人
- 下一篇:应用于机器人上的三维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