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设备的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5270.0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3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一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广东朗乾律师事务所44291 | 代理人: | 闫有幸,杨焕军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设备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和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设备的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靠可充电电池进行供电,常见的可充电电池包括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等。对不同电池的充电有不同的充电方法,本质上都是需要充电电路提供所需要的稳定的充电电流和电压,使得电池能够快速安全的进行充电。
目前的充电器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脉宽调制(PWM)方式,即通过开关的方式,在一个周期内的某一段时间直接把电源电压加到电池上,这种方式控制简单,但对电池的寿命影响比较大;还有一种是目前主流的充电方式,即通过控制线性调节器或者开关型直流变换器,输出所需电流或者电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在无电池管理专用芯片的电子系统,采用控制开关型直流变换器的方式,充分利用系统微控制器的现有资源,通过数字控制方式,灵活、低成本实现对电池的充电。本实用新型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设备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控制器、直流变换器、电压传感器及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的一端连接可充电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微控制器的第一ADC输入端;电流传感器的一端连接可充电电池的负极,另一端连接微控制器的第二ADC输入端;直流变换器的控制端连接微控制器的脉宽调制信号输出端,输入端连接电源VIN,输出端连接可充电电池的正极。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微控制器包括第一ADC模块、第二ADC模块、第一减法器、第二减法器、第一数字PID模块、第二数字PID模块及数字PWM模块;所述第一减法器的一个输入连接第二ADC模块的输出,另一个输入接一个设定的充电电流Iref,输出连接第一数字PID模块;第二接减法器的一个输入连接第一ADC模块的输出,另一个输入连接第一数字PID模块的输出,输出连接第二数字PID模块;数字PWM模块的输入连接第二数字PID模块的输出,输出连接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压传感器包括电压采集电阻R1及R2;所述电压采集电阻R1和电阻R2串接于可充电电池的正极与地之间,电压采集电阻R1和电阻R2的节点连接所述第一ADC模块。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流传感器包括电流采集电阻Rs及放大器;电流采集电阻Rs一端连接可充电电池的负极及放大器的输入端,另一端接地,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ADC模块。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直流变换器包括驱动器、开关管Q1、二极管D1、电感L及电容Co;驱动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字PWM模块的输出;开关管Q1为PMOS管,G极连接驱动器的输出端,S极连接电源VIN,D极连接电感L一端,电感L另一端连接可充电电池的正极;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负极连接开关管Q1的D极;电容Co一端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跟传统的通过PWM控制功率开关导通直接把输入电压加到电池上这种充电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对充电电流和电压的精确控制,降低了对充电适配器的要求,提高了充电的安全和电池使用寿命。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用于适配器电压低于电池电压的情况。跟用使用专用充电控制芯片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简单,成本低。而且本实用新型配置灵活方便,对于不同适配器电压VIN或者不同节数的电池,只需要根据情况重新计算两个PID方程,简单改变软件参数就可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模块构成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包括微控制器101、直流变换器102、电压传感器103及电流传感器105。电压传感器103的一端连接可充电电池104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微控制器101的第一ADC输入端;电流传感器105的一端连接可充电电池104的负极,另一端连接微控制器101的第二ADC输入端;微控制器101的脉宽调制(PWM)信号输出端连接直流变换器的控制端,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电源VIN,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端连接可充电电池的正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一微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一微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52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踝矫形器
- 下一篇:一种低温热塑康复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