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力资源档案储放柜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58673.2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1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赵薇;龙宁曲;王静敏;邓雯莎;姚亚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B63/00 | 分类号: | A47B63/00;A47B91/06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地址: | 4102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力资源 档案 储放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放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力资源档案储放柜。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档案储放柜是一种专用于人力资源档案进行存储和放置的装置,其在人力资源市场、学校、各单位的人事部门中均得到广泛的使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档案储放柜包括柜体和四组支腿,四组支腿的顶端分别与柜体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柜体的内部设置有储放腔,柜体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取放口,并且取放口与储放腔相通,储放口处设置有挡门,储放腔内部横向设置有隔板,将储放腔隔成上分腔和下分腔;其使用时通过上分腔和下分腔进行人力资源档案进行储放;其使用中发现,其整体高度无法进行调节,从而导致不同高度工作人员无法进行适应,使用局限性较高;并且由于档案中分为文字档案、物品档案等各种资料,而在搬运或各个移动过程中无法对档案进行固定,从而导致上分腔和下分腔内档案出现碰撞破损及混乱的状况产生,使用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进行整体高度调节,提高适应性;并且可对上分腔和下分腔内物品进行更好的固定和移动缓冲,提高使用可靠性的人力资源档案储放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人力资源档案储放柜,包括柜体,柜体的内部设置有储放腔,柜体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取放口,并且取放口与储放腔相通,储放口处设置有挡门,储放腔内部横向设置有隔板,将储放腔隔成上分腔和下分腔;还包括四组下螺纹管和四组下螺纹杆,所述四组下螺纹管顶端分别与柜体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下螺纹杆中每组下螺纹杆顶端均插入并螺装至一组下螺纹管底端内部;所述上分腔内设置有左上固定板、左上弹簧、左上卡板、右上固定板、右上弹簧和右上卡板,所述左上固定板和右上固定板底端分别与隔板顶端左侧和右侧连接,左上弹簧左端与左上固定板连接,左上弹簧右端与左上卡板连接,右上弹簧右端与右上固定板连接,右上弹簧左端与右上卡板连接;所述下分腔内设置有支撑板、多组上螺纹管、多组上螺纹杆和托板,所述支撑板安装在下分腔内底壁上,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放置槽,并在每个放置槽内均设置有滚珠轴承,所述多组上螺纹管中每组上螺纹管底端均插入至一组滚珠轴承内,多组上螺纹杆中每组上螺纹杆底端均插入并螺装至一组上螺纹管顶端内部,多组上螺纹杆顶端均与托板底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人力资源档案储放柜,还包括左下固定板、左下弹簧、左下卡板、右下固定板、右下弹簧和右下卡板,所述左下固定板和右下固定板底端分别与托板顶端左侧和右侧连接,左下弹簧左端与左下固定板连接,左下弹簧右端与左下卡板连接,右下弹簧右端与右下固定板连接,右下弹簧左端与右下卡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人力资源档案储放柜,还包括四组连接架和四组滚轮,所述四组连接架分别安装在四组下螺纹杆底端,四组滚轮分别安装在四组连接架底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四组下螺纹杆的旋转进行相对距离调节,从而完成整体高度调节,提高使用能力,降低使用局限性;并且通过左上卡板和右上卡板可对上分腔内档案进行卡装固定,并且通过左上弹簧和右上弹簧可对档案的移动进行缓冲,通过上螺纹管的旋转与上螺纹杆之间形成纵向距离调节,从而进行托板的高度调节,从而使得放置在托板上的档案顶端与隔板底端接触进行卡紧,提高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586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电力仪表
- 下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压线路防外力破坏预警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