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喇叭安装结构及显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51976.1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0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勇;李元明;陈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64 | 分类号: | H04N5/64;H04N5/6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阳开亮 |
地址: | 230012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喇叭 安装 结构 显示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喇叭安装结构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劳动力的成本也逐渐提高,与此同时,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也相应增长,这样迫使产品在制作工艺方面不断地成熟起来。目前,在电视装配工艺中,电视喇叭的两端通常设置具有通孔的塑胶圈,装配时,利用螺丝穿过塑胶圈后再与后壳固定连接实现装配,而这种螺丝固定的工艺方式较为复杂,且负载更多的劳动成本,同时,在装配喇叭过程中需配合额外的物料,如螺丝或转接件等,增加了物料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喇叭安装结构及显示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电视喇叭装配采用螺丝固定方式存在工艺复杂、人力成本高及物料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喇叭安装结构,安装于显示设备的后壳上,所述喇叭安装结构包括喇叭本体,所述喇叭安装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喇叭本体相对两端的连接耳,设置于所述后壳内壁上的一对支撑架,以及分别凸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架外端上并与两个所述连接耳分别对应的一对限位悬梁,所述连接耳套设于所述限位悬梁上,并沿所述限位悬梁的轴向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悬梁包括凸设于所述支撑架外端上的悬梁本体,以及凸设于所述悬梁本体外端边缘的限位卡扣,所述连接耳套设于所述悬梁本体上,且所述连接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架外端和所述限位卡扣抵顶形成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悬梁本体为中空柱状,且所述悬梁本体上开设有将其对半分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限位卡扣凸设于所述悬梁本体外端的边缘上,且位于所述间隙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胶圈,且所述胶圈夹持于所述连接耳与所述悬梁本体外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外壁上凸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悬梁本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后壳、所述支撑架、所述悬梁本体、所述限位卡扣及所述加强筋一体化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后壳和设置于所述后壳上的喇叭安装结构,所述喇叭安装结构包括喇叭本体,所述喇叭安装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喇叭本体相对两端的连接耳,设置于所述后壳内壁上的一对支撑架,以及分别凸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架外端上并与两个所述连接耳分别对应的一对限位悬梁,所述连接耳套设于所述限位悬梁上,并沿所述限位悬梁的轴向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悬梁包括凸设于所述支撑架外端上的悬梁本体,以及凸设于所述悬梁本体外端边缘的限位卡扣,所述连接耳套设于所述悬梁本体上,且所述连接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架外端和所述限位卡扣抵顶形成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悬梁本体为中空柱状,且所述悬梁本体上开设有将其对半分的间隙。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喇叭安装结构及显示设备,通过在后壳上设置两支撑架,并在两支撑架外端分别设置限位悬梁,并通过喇叭本体相对两端的连接耳分别套设两限位悬梁且与其限位配合,如此,无需其他设备或螺丝及转接件即可实现喇叭本体安装于后壳上,有效简化了喇叭安装工艺,且降低了人力成本和物料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喇叭安装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喇叭本体的连接耳装配胶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喇叭安装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519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车整车(YD‑DZ01)
- 下一篇:电动车整车(S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