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多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燃烧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445056.9 | 申请日: | 2016-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0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 发明(设计)人: | 邓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威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C7/06 | 分类号: | F23C7/06;F23C5/08;F23N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节能 蓄热 烟气 余热 回收 燃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的多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蓄热燃烧系统烟气与助燃风的蓄热箱成对设置,体积一样,但由于高温烟气的体积比常温的助燃风体积在得大多,目前现场的蓄热燃烧系统不能尽量回收烟气及热能。成对蓄热燃烧系统吸能左右换向送风和排烟,在转换过程中通常出现断裂、断火、爆燃等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多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燃烧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多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炉膛、燃烧枪、点火枪和多个结构相同的蓄热箱体;
相邻的蓄热箱体之间设置分隔板,蓄热箱体中部设置支撑网,支撑网上设置用于热交换的蓄热箱球集合,蓄热箱球集合上方设置上集气腔、下方设置下集气腔,上下集气腔通过蓄热箱球集合的间隙连通;炉膛与蓄热箱体上部由风道连通,蓄热箱体下部的入风口通过入风阀连接入风管路、排烟口通过排烟阀连接排烟管路;
每个蓄热箱体与炉膛的连接风道中分别设置点火枪和燃烧枪,点火枪和燃烧枪枪口对向炉膛,并分别通过燃料阀门连接燃料管路和通过风阀连接高温助燃风管路;所述的高温助燃风管路依次穿过每个蓄热箱体中的蓄热箱球集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系统在一个蓄热箱体处于入风燃烧的状态时,其他多个箱体会一直处于排烟状态。当入风燃烧的箱体内蓄热箱球集合足够热,而其他箱体的蓄热箱球集合散热充足时,可依次更换每个箱体的入风/排烟状态使整个系统一直保持排烟箱体多于入风箱体。有效提高蓄热箱球集合的热交换效率,避免转换过程中出现压力过大造成的断裂、断火或者爆燃的问题。同时点火枪可以一直处于长燃状态,进一步保证燃烧枪重新启动的时候不会断火。
所述的点火枪设置在燃烧枪下方。
所述的入风阀为与地垂直的往复式压盘,压盘一侧通过连杆与入风驱动器相连,另外一侧对应蓄热箱体入风口;压盘设置在入风管路的管体内。
所述的排烟阀为与地垂直的往复式压盘,压盘一侧通过连杆与排烟驱动器相连,另外一侧对应蓄热箱体排烟口;压盘设置在排烟管路的管体内。
所述的入风口设置在排烟口下方。
所述的高温助燃风管路设置列管换热器穿过蓄热箱球集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效节能多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燃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效节能多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燃烧系统在单个蓄热箱体内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多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燃烧系统,主要由炉膛51、多个蓄热箱体和相关管路组成,每个蓄热箱体之间由分隔板52分开。其中蓄热箱体可以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至少保证排烟状态的箱体个数多于入风燃烧的箱体个数。各个蓄热箱体的结构相同,通过风道与炉膛51相通,下部设有入风口和排烟口,分别通过入风阀32和排烟阀42与入风管路3、排烟管路4相连;入风口设置在排烟口下方。蓄热箱体中部设置支撑网54用于支撑由大量蓄热箱球组成的蓄热箱球集合53,蓄热箱球集合53上方设置上集气腔、下方设置下集气腔,上下集气腔通过蓄热箱球集合53的间隙连通,蓄热箱球集合53可对流经其内部间隙的气体/高温助燃风管路2进行热交换。在炉膛51与每个蓄热箱体的连接风道内都设置点火枪12和燃烧枪11,点火枪12设置在燃烧枪11下方,方便对燃烧枪11进行点燃。燃烧枪11和点火枪12的枪口对向炉膛51,并通过风阀连接高温助燃风管路2和通过燃料阀连接燃料管路1。排烟阀42和入风阀32采用往复式吸盘结构,吸盘与地垂直设置,一侧通过连杆与相应的排烟/入风驱动器33连接,另外一侧与对应的排烟口/入风口相对。高温助燃风管路2设置列管换热器穿过蓄热箱球集合53。
每个蓄热箱体分别在入风燃烧和排烟两个状态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威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威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50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原型卧式倾斜旋风燃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绝热炉膛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