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高倍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2783.1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9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罗开亮;张育战;张永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光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10/0525;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519085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倍率 聚合物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具体的说是一种圆柱体超高倍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出现的传统圆柱体高倍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一般是圆柱体的两端为电池的两极:正极和负极;圆柱体内正极片和负极片各焊接1个极耳,卷绕成极组后引出1个极耳做为电池的正、负极,极耳引出正极片或负极片的位置就1个点位,充放电时集流作用有限,特别是放电倍率不会很高,一般能持续放电倍率最大值在10.0C左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圆柱体超高倍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大幅提高了放电倍率,充电速度更快,放电电流更大。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圆柱体超高倍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括圆柱形的电池外壳,电池外壳内封装电池极组,电池极组包括正极极片、隔膜和负极极片,正极极片、隔膜和负极极片依次层叠并卷绕形成圆柱形的电池极组,其特征是:正极极片包括正极极片部和多个正极极耳位,多个正极极耳位沿正极极片部上端边缘分布,在正极极片与隔膜、负极极片卷绕形成电池极组后,多个正极极耳位位于同一方向位置上;负极极片包括负极极片部和多个负极极耳位,多个负极极耳位沿负极极片部下端边缘分布,在负极极片与隔膜、正极极片卷绕后,多个负极极耳位位于同一方向位置上;电池外壳上下端分别设有正极封口端和负极封口端,电池外壳的正极封口端边缘焊接正极极耳,电池外壳的负极封口端边缘焊接负极极耳;正极极片的多个正极极耳位伸出电池外壳的正极封口端与正极极耳焊接成一体,负极极片的多个负极极耳位伸出电池外壳的负极封口端与负极极耳焊接成一体。
进一步的,正极极耳位为矩形结构。
进一步的,负极极耳位为矩形结构。
进一步的,电池极组中部缠绕高温胶带,高温胶带能够将构成电池极组的正极极片、隔膜和负极极片紧固成一体。
进一步的,正极极耳与正极极耳位焊接处密封缠绕高温胶带,负极极耳与负极极耳位焊接处密封缠绕高温胶带。
进一步的,电池外壳采用铝塑膜材料制作。
进一步的,电池外壳的正极封口端和负极封口端由正负极耳中部设置的PP胶与电池外壳内壁热融封口形成。
进一步的,正极极片采用铝箔制作。
进一步的,负极极片采用铜箔制作。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在正极片和负极片更多的位置引出极耳位(极组中每一圈各引出一个点位连接极耳),充放电时集流效果显著提高,能持续放电倍率最大值将由传统10.0C左右上升至20.0C以上;极耳位的增加大幅度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时的充电和放电的电流值,提高电池的充电和放电速度(倍率),特别是电池的放电倍率将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极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负极耳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极极片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负极极片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池外壳、2-正极极耳、3-负极极耳、4-正极极耳位、5-负极极耳位、6-高温胶带、7-正极封口端、8-负极封口端、9-电池极组、10-PP胶、11-正极极片部、12-负极极片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圆柱形的电池外壳1,电池外壳1内封装电池极组9,电池极组9包括正极极片、隔膜和负极极片,正极极片、隔膜和负极极片依次层叠并卷绕形成圆柱形的电池极组9。
所述正极极片采用铝箔制作,正极极片包括正极极片部11和多个正极极耳位4,在铝箔上部分涂布正极粉料形成正极极片部11,未涂布正极粉料的铝箔经过剪切后形成多个矩形结构的正极极耳位4,多个正极极耳位4沿正极极片部11上端边缘分布。在正极极片与隔膜、负极极片卷绕形成电池极组9后,多个正极极耳位4位于同一方向位置上。
所述负极极片采用铜箔制作,负极极片包括负极极片部12和多个负极极耳位5,在铜箔上部分涂布负极粉料形成负极极片部12,未涂布负极粉料的铜箔经过剪切后形成多个矩形结构的负极极耳位5,多个负极极耳位5沿负极极片部12下端边缘分布。在负极极片与隔膜、正极极片卷绕形成电池极组9后,多个负极极耳位5位于同一方向位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光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光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27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包电池极耳冲裁装置
- 下一篇:采样线、采样线束、电池管理系统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