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送带托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7145.0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2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斌;蔡成钢;曾智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G21/20 | 分类号: | B65G21/2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44254 | 代理人: | 刘各慧 |
地址: | 5108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送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机构,尤其是输送带托板。
背景技术
皮带式输送机构的输送带一旦处于松弛状态,且输送带的上面和下面的距离小时,输送带的上面与下面就会出现干扰的现象。因此,一般会在在输送带内设置输送带托板,目前的输送带托板为平面状,这样,容易损坏输送带,另一方面,如果输送带处于松弛状态,输送带与输送带托板的接触面积大。
发明内容
为了更好的保护输送带,且提高强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送带托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输送带托板,输送带托板的两端向下然后向内卷曲,输送带托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为波浪面。
上述结构,输送带托板将输送带的上层和下层隔开,避免输送带自身的干扰,另外由于输送带托板的两端向下然后向内卷曲,可避免输送带与输送带托板端部接触后损坏输送带,起到保护输送带的作用。输送带托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为波浪面,因此,输送带托板的强度高,不容易发生变形。
进一步的,输送带托板上设有过孔,输送带托板底面上设有轴承座,轴承座上设有轴承,轴承上安装有转轴,转轴上设有滚轮,滚轮经过孔凸出输送带托板。该结构,滚轮对输送带具有支承导向作用,让输送带的上层不容易塌陷,而且由于转轴设置在输送带托板的底面,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只有输送带上层会出现下榻的可能,这样,就可避免输送带与转轴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输送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输送机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输送机构的分解图。
图4为去掉其中一输送侧板的输送机构的立体图。
图5为从动辊的立体图。
图6为从动辊的分解图。
图7为从动辊的剖视图。
图8为输送带托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卡片贴标机输送机构2包括输送架21、主动辊22、从动辊23、输送辊24、输送带25和输送驱动装置26。
输送架21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输送侧板211和固定在两输送侧板211之间的输送顶杆212,所述的输送侧板211包括输送侧板体2111、自输送侧板体2111的上下边缘分别向内弯折的输送侧板弯折边2112。该结构一方面可提高输送侧板的抗弯能力,另一方面方便固定输送机构的其他部件。
主动辊22安装在两输送侧板211之间。主动辊22自中部向两端逐渐缩小形成锥台形。
从动辊23安装在两输送侧板211之间。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的从动辊23包括从动滚轴231、从动轴承(未示出)和从动滚筒232,从动滚筒232的两端设有台阶孔2321,从动轴承设在台阶孔2321内,从动滚轴231穿过从动轴承,从动滚筒232套在从动滚轴231外,从动滚筒与从动滚轴之间具有间隙233;从动滚筒232的外径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形成锥台形。台阶孔对从动轴承进行定位。由于从动滚筒与从动滚轴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在从动滚筒与从动滚轴之间容易形成风流,起到冷却的作用。采用上述从动滚筒,从动辊筒的两端会给予输送带向外的力,这样,输送带不容易偏移和脱离。
如图1至图4所示,输送辊24安装在两输送侧板211之间,从动辊23的外径等于或小于主动辊22的外径,输送辊24的外径小于主动辊22的外径,主动辊22与从动辊23之间设置有二个以上的输送辊24,输送辊24的最低点高于从动辊的最低点;输送带25套在主动辊22和从动辊23之间,输送辊24位于输送带25的下方,输送辊24与输送带25接触。
输送驱动装置26包括输送驱动电机261、输送驱动减速机262、输送驱动主动链轮263、输送驱动从动链轮264和输送驱动链条265。输送驱动减速机262安装在输送侧板上,输送驱动电机261安装在输送驱动减速机262上,输送驱动主动链轮263安装在输送驱动减速机262的输出轴上,输送驱动从动链轮264安装在主动辊22上,输送驱动链条265安装在输送驱动主动链轮与输送驱动从动链轮之间。
输送驱动电机工作,输送驱动电机通过输送驱动减速机带动输送驱动主动链轮旋转,输送驱动主动链轮通过输送驱动链条带动输送驱动从动链轮旋转,从而带动主动辊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71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 下一篇:一种激光增强装置及电弧焊接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