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流传导结构的方形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15912.6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2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田新军;周赛军;张青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泰能高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34;H01M2/26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06 | 代理人: | 戴晓翔 |
地址: | 311401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流 传导 结构 方形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形电池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电流传导结构的方形电池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方形电池结构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方形电池,其极组结构特点见图1和图2:A、电极(包括正极和负极)的极耳1与电极的基体2部分重叠并焊接结合;B、电极上3没有定位孔,或者只有一个定位孔,或者两个定位孔之间的距离很近、不超过电极宽度的1/3;C、正极和负极叠合成极组3后其极耳都在电极上部,正极和负极的极耳在高度和宽度方向部分重叠;D、正极的所有极耳通过焊接或螺栓压紧接触的方式与通向电池壳外部的正极电流引出端连接,负极的所有极耳通过焊接或螺栓压紧接触的方式与通向电池壳外部的负极电流引出端连接。这种极组结构有以下的缺点:A、由于正负极极耳1在高度和宽度方向部分重叠,极耳与引出端连接的部分的宽度通常不能超过电极全宽度的一半,因此,其大电流导电能力受到限制;B、由于正负极极耳1在高度和宽度方向部分重叠,其厚度不能太厚(通常不大于0.15mm),否则将导致正负极极耳1直接接触而短路,因此,其大电流导电能力受到限制;C、由于位于正极和负极引出端之间的电极部分导电长度很短,而远离正极和负极引出端之间的电极部分的导电长度很长,因此,电极上的各个部位不能同时均匀的参与电化学反应;D、极耳与涂有活性物质的部分连接部位和极耳与引出端连接部位的厚度不同,对电极形成一定的拉扯和挤压,易导致正负极之间的短路。
第二种方形电池,其极组结构特点见图3和图4:A、电极(包括正极和负极)的极耳1与电极的基体2部分重叠并焊接结合;B、电极的极耳1和基体2重叠的边缘冲有定位孔4,上部定位孔与下部定位孔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电极高度的1/2;C、正极和负极叠合成极组3后其极耳分别位于电极的左右两边,正极和负极的极耳1在宽度方向完全没有重叠;D、极组中的所有正极的极耳与一个正极导流片焊接连接,所有负极的极耳1与一个负极导流片5焊接连接。在这种结构中,由于电极上有良好定位效果的定位孔,正负极叠合时能够很好的正对(最大偏差通常不大于0.4mm);同时,电极上各部位与正负极导流片5之间的距离一致、而正负极导流片5相当于正负极的引出端,因此,电极上各部位的电化学反应较为均匀。但是,这种结构有以下的缺点:A、正负极导流片5与正负极极耳1焊接的工艺难度非常大;B、由于焊接的热量需要穿透导流片进行焊接,导流片的厚度不能很大(通常不大于1.0mm),因此导流片的大电流导电能力仍然受到限制。
第三种方形电池,其极组结构特点见图5和图6:A、电极上没有另外焊接的极耳,直接留出较多的基体2代替极耳的作用;B、正极和负极叠合成极组后其极耳分别位于电极的左右两边,正极和负极的极耳在宽度方向完全没有重叠;C、电极上没有定位孔,正负极叠合时需要利用电极的边缘进行定位;D、极组中的所有正极基体的富余部分分成两组与一个正极导流片5焊接连接,所有负极基体的富余部分分成两组与一个负极导流片5焊接连接。在这种结构中,由于电极上各部位与正负极导流片5之间的距离一致、而正负极导流片5相当于正负极的引出端,因此,电极上各部位的电化学反应较为均匀。但是,这种结构有以下的缺点:A、由于不同电极与导流片5之间连接的基体长度不同,因此,不同电极之间的电流通道的电阻不同,存在不同电极间电化学反应的不均匀性;B、由于需要利用电极的边缘进行定位,因此可能产生毛刺,增大短路的风险;C、不同电极与导流片5之间连接的基体长度不同,要么会增加电极制造时分类的难度,要么有一部分电极需要裁切去除一部分基体从而增加了成本。
第四种方形电池,其极组结构特点见图7至图12:由具有活性物质7、基体2、带有定位孔4的极耳1、导流条5等的正极和负极以及在正极和负极之间起到电子导电绝缘作用的隔膜或隔板叠合形成极组3,正极和负极叠合成极组3后其极耳1及导流条5分别位于电极的左右两边,正极和负极导流条5分别与通向电池壳外部的正极电流引出端和负极电流引出端连接。在这种结构中,由于电极上各部位与正负极导流条5之间的距离一致、而正负极导流条5相当于正负极的引出端,因此,电极上各部位的电化学反应较为均匀;同时,由于可利用极耳上的定位孔进行定位,正极和负极叠合时的位置精度较高。但是,这种结构有以下的缺点:A、每个电极导流条与极耳焊接,增加了制造成本;B、由于导流条的厚度大于电极涂有活性物质的部分,因此,带有导流条的电极不便于叠合,增大了制造难度;C、由于极耳上定位孔的存在,导致电极的无效宽度有所增加,空间利用率下降,对于宽度较窄的电池则更为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泰能高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科泰能高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159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计算机主机电路板的布线架
- 下一篇:一种印制电路板附板起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