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鲜茶分拣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04462.0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5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余爱娥;杨水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铅山县英坪茶叶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B65G37/00;B07B1/24;B07B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45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拣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鲜茶分拣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中国茶树、利用中国茶叶和栽培中国茶树的国家,中国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国,任何国家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都不能否认中国是茶道宗主国的地位,否则违背了茶道的基本文明。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可见茶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20378028.3的一种机采茶鲜叶输送分拣装置中,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斜坡输送带、第一振动盘、分拣转筒和位于分拣转筒下方的第二振动盘,可将可将茶叶分拣成两种不同大小规格,并分别进行加工,实现茶叶的分拣,但其存在一下缺点:1、振动盘筛分能力有限,只能将部分直径较大或直降较小的杂质筛分掉,导致茶叶中含有较多杂质;2、分拣转筒结构简单,由于鲜茶表面常粘有一定水分,导致茶叶相互粘在一起,形成大的茶叶团,粘在茶叶团上的茶叶则无法从分拣转筒中筛分出来,筛分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鲜茶分拣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鲜茶分拣输送装置,包括:筛分机构、分拣机构以及输送机构,所述筛分机构包括:上振动筛和下振动筛,所述上振动筛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上料口的下方,所述下振动筛位于上振动筛下方,且上振动筛和下振动筛的倾斜方向相反,上振动筛下方还固定设置挡板,挡板的尾端处连接至收集管,下振动筛的底端也连接至收集管内,上振动筛的筛网直径小于鲜茶叶的大小,下振动筛的筛网直径大于鲜茶叶的大小;所述分拣机构包括分拣滚筒以及动力机构,下振动筛下方安装第一导料板,所述第一导料板连接至分拣滚筒左上方设置的上料口处,分拣滚筒连接动力机构,分拣滚筒圆周面上均匀设置若干利于茶叶通过的分拣孔,且分拣滚筒右端开口,分拣滚筒内壁上焊接有沿轴向的螺旋筋板和沿半径方向的钉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水平输送带和斜坡输送带,所述水平输送带设置在分拣滚筒下方,所述斜坡输送带设置在分拣滚筒右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斜坡输送带与分拣滚筒右端面之间设置第二导料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集管下方连接收集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个振动筛分别依次将粒径小的和大的杂质筛分出来,明显降低鲜茶叶中杂质含量,提升茶叶加工品质量,此外,通过结构新颖、更加合理的分拣滚筒进行分拣,既方便出料,也能有效防止茶叶抱团现象,提高分拣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分拣滚筒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铅山县英坪茶叶专业合作社,未经铅山县英坪茶叶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044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向盘测力夹具
- 下一篇:一种多自由度传感器安装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