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电箱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01117.1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0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朱准;陈里轩;梁昊;霍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亚泰中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46 | 分类号: | H02B1/46;H02B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04 | 代理人: | 宋元松,朱丽岩 |
地址: | 10001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箱 支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箱支座。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电气施工时,高度小于1.2m的配电箱一般是安装在墙体上;无论明挂还是暗装,都必须有可依赖的固定墙体。如果四周没有固定墙体,则需要做固定支撑,尤其是在建筑屋面上安装电机的配电箱或控制按钮箱时,通常需要加工支座。
这种配电箱支座的传统做法是:使用角钢加工一个立体支座,用于固定配电箱;配电箱的电源敷设在钢管或线槽里,接至配电箱内主开关上;电机的控制线缆穿金属软管接至电机控制盒。
传统的施工技术方案存在以下不足:
(1)使用角钢制作的支座(支架),焊口较多,当有多个电机需要成排安装及控制时,不能形成统一布局,整体观感质量较差;
(2)敷设电源线或控制线时需要做明配管或线槽,因条件制约,明配管或线槽位置无法做到整齐划一,影响施工效率;
(3)穿金属软管敷设电机的控制线缆,金属软管与箱体连接处容易脱落,影响施工质量。
随着建筑企业创优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做法在施工的效率、工程的施工质量、整体观感等方面明显不能满足优质工程的要求,传统安装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配电箱支座,其结构合理,固定可靠,底座的设置位置与电源管的位置相对应,解决了预留电源管线长短以及固定位置不统一的问题,规范配电箱的安装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配电箱支座,其包括上封板,下封板,底座,设置在上封板与下封板之间的立柱;底座固定在地面或混凝土台上,下封板设置在底座上,立柱的端部焊接在上封板、下封板的中部,配电箱安装在上封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一个侧面设置有圆形穿线孔,金属软管从穿线孔中穿引,提高了金属软管固定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箱支座还包括防护板,其焊接在立柱的穿线孔处,并将穿线孔遮挡,防护板具有防水溅落的功能,有利于保证配电箱的施工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槽钢,其固定位置与电源管的位置相对应,方便穿引各类施工线缆,提高了线缆穿引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为方钢,电源线缆或控制线缆从立柱中穿引,方便穿引各类施工线缆,提高了线缆穿引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配电箱支座,其结构合理,固定可靠,解决了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电气电机安装配电箱或控制按钮箱的支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底座调整电源管埋设不一致的问题,从而保证配电箱或控制按钮箱成排安装,位置一致;
(2)立柱的设置便于穿引线缆,提高了线缆穿引的便捷性,也避免了多排电源管或线槽敷设不顺直的问题;
(3)立柱、上封板及下封板整体焊接,焊口少,制作简单,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人工;
(4)设置在立柱上的防护板具有防水溅落的功能,且金属软管可以固定在防护板内,有效防止金属软脱落,保证了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1.配电箱;2.上封板;3.立柱;4.下封板;5.防护板;6.底座;7.电源管;8.电源线缆;9.控制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电箱支座进行详细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亚泰中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亚泰中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011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