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润滑油提纯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96190.4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9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邵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营奥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75/00 | 分类号: | C10M175/0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7107 | 代理人: | 康宁宁,许新蕊 |
地址: | 257300 山东省东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油 提纯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润滑油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润滑油提纯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润滑油在长时间使用后会混入水分、灰尘、其他杂油以及机件磨损产生的金属粉末等杂质,而且在长时间使用后,润滑油还会发生变质,生成有机酸、胶质和沥青状物质。一般在重复回收使用润滑油时,需要经过沉降、蒸馏、酸洗、碱洗和过滤工艺顺序去除润滑油中的杂质。由于油温越高、黏度越小,杂质越容易沉降,沉降时间越短,现有的普遍是先沉降后蒸馏,浪费了较多的能量,且效率较低;同时在酸洗及碱中和过程中,由于浓硫酸的特性,需要长时间缓慢添加,并需要持续缓慢搅拌,由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吸水性使得在添加和搅拌时颇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油提纯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润滑油提纯回收装置,包括蒸馏瓶、酸洗瓶、碱中和瓶和吸附瓶,所述蒸馏瓶的上端通过收集管道连通于蒸馏冷却收集瓶,所述蒸馏瓶的下部一侧通过管道连通于酸洗瓶的上部一侧,所述酸洗瓶的上部另一侧通过酸洗输液器连通于浓硫酸瓶,所述酸洗瓶的下部一侧通过玻璃管道连通于碱中和瓶上部的一侧,所述碱中和瓶的上部另一侧通过碱洗输液器连通于碱液瓶,所述碱中和瓶的下部一侧通过玻璃管道连通于吸附瓶,所述吸附瓶的下部一侧连通有润滑油抽滤机,所述酸洗瓶、碱中和瓶和吸附瓶的上部均配置有钢化玻璃瓶盖,钢化玻璃瓶盖的上表面开设有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蒸馏瓶的瓶身外侧套接有石棉网套,且在石棉网套的外侧设置有可以对石棉网套进行加热的第一电加热片,所述蒸馏瓶的上部一侧开设有润滑油入口,所述蒸馏瓶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裙座,所述蒸馏瓶的底部中心设置为锥形底部,且锥形底部的下部连通有卸渣管,所述锥形底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电磁铁。
优选的,所述酸洗瓶、碱中和瓶和吸附瓶的底部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裙座,所述第二支撑裙座内侧的瓶底下侧设置有石棉网垫和可以对石棉网垫进行加热的第二电加热片。
优选的,所述钢化玻璃瓶盖的上部表面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下部的电机轴传动连接有贯穿于钢化玻璃瓶盖的玻璃搅拌轴,且玻璃搅拌轴的周侧固定连接有玻璃搅拌杆。
优选的,所述酸洗瓶内部的一侧位于酸洗输液器下端的出口处固定连接有引流杆,且酸洗输液器为耐浓硫酸腐蚀的聚四氟乙烯塑料输液器。
优选的,所述吸附瓶的钢化玻璃瓶盖的上部设置有活性白土入口。
优选的,所述碱中和瓶的下部一侧设置有可以检测中和液中PH值的PH测试取样口。
优选的,所述蒸馏瓶、酸洗瓶、碱中和瓶和吸附瓶的一侧壁上均安装有可以检测内部实时温度的温度计。
优选的,所述浓硫酸瓶和碱液瓶的瓶身外侧均设置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润滑油提纯回收装置,通过蒸馏瓶底部设计的锥形底部以及环形电磁铁可以在蒸馏后进行沉降,利用蒸馏后的高温使得沉降速度快,提高效率;在酸洗及碱中和中采用输液器的方式进行添加酸和碱,添加量可控,添加速度可控,且不需人为过多操作,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蒸馏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酸洗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蒸馏冷却收集瓶、2收集管道、3蒸馏瓶、31石棉网套、32第一电加热片、33第一支撑裙座、34环形电磁铁、35锥形底部、36卸渣管、4润滑油入口、5钢化玻璃瓶盖、6透气孔、7伺服电机、71玻璃搅拌轴、8酸洗瓶、81引流杆、82第二支撑裙座、83石棉网垫、84第二电加热片、9酸洗输液器、10浓硫酸瓶、11碱中和瓶、12碱洗输液器、13碱液瓶、14 PH测试取样口、15吸附瓶、16活性白土入口、17润滑油抽滤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营奥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东营奥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961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