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涂层膜厚检测取点便携样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3607.3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1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胡亚坤;杨宇田;吴玉坤;王磊;董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8 | 分类号: | G01B21/08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涂层 检测 便携 样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层膜厚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洋石油平台及船舶等建造过程中钢板、角钢、槽钢、工字钢和钢管等各种钢材的涂层膜厚检测取点便携样板。
背景技术
目前,在海洋石油平台及船舶等建造过程中,各种形式的钢材均需要防腐涂装,且业主对涂层膜厚要求很高。现场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现有施工技术及工艺的固有特性,涂层膜厚无法达到高度的均匀一致性。另外,涂层厚度检测属于在较大平面上进行点测量,因此,检验过程中的测量取点容易产生争议,并影响后续涂装施工。且由于油漆施工人员对涂层膜厚测量原则不熟悉,因此,也容易导致无法针对性地喷涂油漆,造成质量隐患。同时,由于涂装检验采用地标准均为国际标准,即使经过培训,现场自检人员仍然难以记住、理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涂层膜厚检测取点便携样板,其不仅规范了涂层膜厚检测取点工作,解决了对钢板、角钢、槽钢、工字钢和钢管等各种钢材的涂层膜厚检测取点问题;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对现场自检人员的培训效率及漆膜厚度测量效率,降低了各方的争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涂层膜厚检测取点便携样板,其特征在于:设有:检测取点样板、检测取点样板的中部靠上侧设有数个检测孔,检测取点样板的一下侧设有角钢、槽钢、工字钢和钢管膜厚检测取点的位置,检测取点样板的另一下侧设有取点位置和取点数量的标明。
所述检测取点样板为长方形透明塑料样板,样板尺寸为:17厘米×15厘米,板厚度为:2毫米。
所述检测孔为直径4厘米的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结构简单,便携易用,不仅规范了涂层膜厚检测取点工作,解决了对钢板、角钢、槽钢、工字钢和钢管等各种钢材的涂层膜厚检测取点问题;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对现场自检人员的培训效率及漆膜厚度测量效率,降低了各方的争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角钢上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槽钢上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工字钢上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钢管上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检测取点样板、2.检测孔、3.检测取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设有:检测取点样板1、检测取点样板1的中部靠上侧设有数个检测孔2,检测取点样板1的左下侧设有角钢、槽钢、工字钢和钢管膜厚检测取点3的位置,检测取点样板1的右下侧设有取点位置和取点数量的标明。
上述检测取点样板1为长方形透明塑料样板,样板尺寸为:17厘米×15厘米,板厚度为:2毫米。
上述检测孔2为符合涂装标准的直径4厘米的圆孔。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检测取点样板1背面紧贴于待检测涂层表面,使检测孔2圈出一个直径4厘米、完整的圆形涂层;
第二步:在圈出的圆形涂层上随机测量三个点,取平均值作为该检测孔2处测量点涂层膜厚;
第三步:按照检测取点样板1右下侧取点位置和取点数量的标明,在10平方米涂层范围内选取5个测量点;
第四步:重复上述步骤,在每100平方米涂层选取3个10平方米。
其中,角钢、槽钢、工字钢和钢管等的涂层膜厚度检测取点3的位置参照检测取点样板1左下侧信息指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36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