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色一体注塑量子点导光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76330.1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0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翔;黄明鹭;陈建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京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8 | 代理人: | 何家富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 注塑 量子 导光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板,尤其是一种双色一体注塑量子点导光板。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用于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面光源。背光模组中通常包括光源及导光板,自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到导光板中,经由导光板的扩散之后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从而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面光源。因此,导光板是影响背光模组的性能的至关重要的核心部件,又因为量子点技术的发展,使得其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如CN104849910公开了一种量子点背光模组,其在导光板的入光侧设置一量子点层。但导光板的入光面与量子点层之间存在不同折射率,这会导致光能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双色一体注塑量子点导光板,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因导光板的入光面与量子点层之间存在不同折射率而导致光能损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色一体注塑量子点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面是用于使光线入射的入光面,所述导光板的上、下板面分别是使光线均匀出射的出光面和反射光线的反射面,所述导光板一体注塑成型,包括具有所述入光面的红绿双色量子点区以及邻接所述红绿双色量子点区的导光网点区,所述导光网点区中的网点均匀分布在所述出光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红绿双色量子点区的侧向厚度为1-5mm。
进一步的,所述网点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由聚甲基丙烯酸酯或聚碳酸酯和红绿双色量子点一体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体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量子点区与网点区一体注塑成型,量子点区与网点区不存在折射率不同的交界面,因此入光效率最大化,光能损失很小,并且能够得到高色域白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2,详细描述导光板1。导光板1整体为长方体形状,包括用于使光线入射的入光面101、反射光线的反射面102和使光线均匀出射的出光面103。其中,入光面101为导光板1的侧面,出光面103与反射面102相平行,分别是导光板1的上、下板面。导光板1是一体注塑成型的,包括具有入光面101的红绿双色量子点区104以及邻接该红绿双色量子点区104的导光网点区105。优选的,红绿双色量子点区104的侧向厚度为1-5mm。该厚度既能保证良好的出光效果,又不会对影响导光区的有效范围。导光网点区105中的网点106均匀分布在出光面103上。网点106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方形等。网点106能够使光线发生漫射,从而使出光更均匀。
优选的,导光板1由聚甲基丙烯酸酯或聚碳酸酯和红绿双色量子点一体注塑成型。因此,量子点区与导光网点区不存在折光率不同的交界面。
现参照图1,简要描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LED光源2的光线通过入光面101进入红绿双色量子点区104转变为纯正白光,再进入导光网点区105,入射到反射面102上并到达出光面103,在出光面103的网点106处发生漫反射而均匀光强,以对液晶屏进行背光照明。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京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京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763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量子点侧入条的导光组件
- 下一篇:一种背光源导光板的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