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艺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76075.0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8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骁;杨显志;袁天瑜;崔洪志;王金海;黄智;王栋明;马春阳;吴文琳;徐冲;修伟;李广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3 | 分类号: | E21B43/24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周子轶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艺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稠油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艺管柱。
背景技术
火烧油层作为一种高效可行的稠油开采手段,目前在世界很多稠油区块进行应用,点火技术是决定火烧油层成败的关键。现有点火技术主要分为电点火和化学点火两种,电点火比起化学点火,点火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点火效果好。但目前常用的捆绑式电点火技术由于点火器及电缆随管柱一次性下入,点火后全部烧毁,点火成本较高。中国专利CN103147733B(火烧油层可收卷式电点火及监测系统)提到了一种移动式电点火器,该装置将点火器置于连续油管中,点火后可将点火器提出,重复使用,节约成本。
但该专利中提到的点火管柱为笼统点火管柱,针对较薄油层效果较好,若油层较厚或多个油层,则热空气难以波及。
中国专利CN105937386A、CN104481485A等专利提及一些分层点火管柱及工艺,采用巧妙的双层管柱或机械装置,达到分层注气分层点火的目的,但相较施工成本也有所提升。
目前尚未有一种分段点火管柱及工艺,无需复杂的装置或管柱结构,即可针对较厚油层或两油层相距较远情况下的油层分段点火。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种,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工艺管柱,可对整个井下油藏进行分段点火,提高油藏动用程度,使点火更有效针对各个油层。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工艺管柱,包括:
管体机构,所述管体机构具有空腔,所述管体机构的空腔内能注入空气;
点火器,所述点火器穿设在所述管体机构的空腔内,并能相对所述管体机构运动;
所述管体机构在与油层对应处的侧壁处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内能填充有能封堵通气孔并能被点火器燃烧以打开所述通气孔的填充物。
优选地,所述管体机构的下部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并与一油层对应的贯通孔。
优选地,所述管体机构的下部设置有管鞋。
优选地,所述点火器能相对所述管体机构沿纵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通气孔为多个,多个所述通气孔沿纵向排列。
优选地,多个所述通气孔内的填充物能被自下而上依序点燃,以自下而上依序打开所述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填充物由环氧树脂制成。
优选地,所述管体机构外套设有封隔器。
优选地,所述管体机构的上端还设置有井口,所述井口具有与所述管体机构连通的注气通道,所述井口还具有供所述点火器穿设的点火通道。
优选地,所述管体机构在所述通气孔的两侧的侧壁的壁厚大于1cm。
优选地,所述管体机构包括自井口伸入地层中的油管以及连接于所述油管底部的隔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次下入点火器及管柱,即可在不提出管柱和点火器的情况下对点火井下多个油层进行分段点火,节约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步骤和风险,提高油藏纵向动用程度,使电点火更有效针对各个油层。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申请中的工艺管柱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的工艺管柱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为:1、注气通道;2、井口;3、点火器;4、油管;5、封隔器;6、隔热管;7、通气孔;8、填充物;9、点火端;10、管鞋;11、点火通道;12、贯通孔;13、第一油层;14、第二油层。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760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