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轻便式针头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72320.0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3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周灵;肖喜娥;李京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32 | 分类号: | A61M5/32;A61M5/14;B09B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李宁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轻便式 针头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次性轻便式针头分离器。
背景技术
随着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在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面临多种职业危害,如操作各种注射针、穿刺针、缝针等引发的意外针尖刺伤和其他锐利物品割伤造成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深部损伤。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其高发生率是造成护士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原因。在注射器毁形、回套针帽及操作中拔针时针刺伤发生率较高,发生率为88.54%;其中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占76%。之前在临床工作中患者拔针后,对输液针的处理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经茂菲氏滴管的胶皮插入到茂菲氏滴管内或输液瓶瓶口,这种操作极易引起针刺伤以及患者的血液可能滴落污染床单和操作者手部,也可能在毁形时遗忘针头造成回收工作者意外针刺伤。第二种是当输液完毕,拔出针头后将针头直接分离,然后放入锐器盒内,这种方式经常因为针头的甩动、棉签胶布的缠绕或放入锐器盒后针头的反弹而刺伤手。因此目前采用剪刀或者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毁形器,采用剪刀的使用方法是,在贴近针尖处用剪刀剪断塑料软管,但软管内的液体会腐蚀污染剪刀 ,剪刀反复使用的消毒、处理、存放,达不到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当采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毁形器时,该毁形器结构大不便于携带,且由于现有的毁形器刀片是裸露在外,该毁形器存在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一次性轻便式针头分离器,能减及时处理输液器和注射器针头,避免临床针刺伤,易携带、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一次性轻便式针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筒和密封盖,所述分离筒由上下贯通的剪切部和存储部构成,所述剪切部螺纹连接在存储部上方,所述分离筒的剪切部上设置密封盖,所述剪切部一侧的内壁设有沿径向设置的剪切平台,所述剪切平台中镶嵌有金属垫块,所述金属垫块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分离筒的筒顶在剪切平台正上方开设有用于供输液针头通过的T形孔,所述剪切部另一侧固定有横向设置的刀筒,所述刀筒的内壁开设有两条沿轴向设置的防转滑槽,所述刀筒的筒底开设有通孔,所述刀筒内安装有刀架,所述刀架由导向滑座和刀杆构成,所述导向滑座与刀筒的防转滑槽滑动配合,所述导向滑座上安装有用于切断输液软管的刀片,所述刀片的刀刃与剪切平台的输液软管定位凹槽相对应,所述刀杆经刀筒的通孔和剪切部的过孔延伸出剪切部,所述刀杆上套设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一端抵在导向滑座上,另一端抵在刀筒的筒底上,所述刀杆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刀杆的卡槽用于与刀筒的通孔相配合时固定刀架。
所述分离筒的筒顶上还开设有注射器拔针孔。
所述注射器拔针孔的形状呈一边大一边小的水滴圆形轮廓。
所述导向滑座的圆周面为呈弧面的鼓形结构,所述鼓形结构轴向可有一定转动角度,所述导向滑座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刀筒的防转滑槽滑动配合的圆柱凸台。
所述刀杆的延伸端上设有刀把。
所述刀杆的卡槽位于刀杆的上部。
所述密封盖铰接在分离筒的剪切部,所述密封盖上设有卡扣,所述分离筒的剪切部外侧壁上设有凸台,密封盖的卡扣与剪切部的凸台卡合。
所述分离筒高为10~15cm。
所述剪切平台的凹槽距离分离筒的筒顶1~2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723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