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切口缝合对皮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368631.X | 申请日: | 2016-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6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鹏;郑长军;张善勇;曲辑;王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炳鹏 |
| 主分类号: | A61B17/08 | 分类号: | A61B17/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口 缝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口缝合对皮器。
背景技术
在很多外科手术中,需要将皮肤等软组织切开,手术完成后需要将皮肤等软组织缝合,由于皮肤本身存在张力,使得缝合伤口时容易造成对位不准确或者错位的情况的发生,为了防止在缝合伤口时该情况的发生,需在缝合伤口之前,先将伤口对正,然后在进行缝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切口缝合对皮器,目的是实现伤口的缝合对位准确,提高缝合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切口缝合对皮器,包括对皮挂件和吸附件,所述吸附件与对皮挂件匹配使用,所述对皮挂件上设有挂钩,所述对皮挂件采用弹簧钢制成,所述吸附件由吸附件本体、连接件、吸附器和负压装置组成,其中所述吸附器设有多个,所述连接件一端与吸附件本体连接,另外一端与吸附器连接,所述负压装置安装在吸附件本体的侧面。
优选的,所述吸附件本体上设有多个挂孔。
优选的,所述吸附件本体中设有横向管路,所述连接件中设有分管路,其中所述负压装置与横向管路相通连接,所述分管路与横向管路相通连接。
优选的,所述吸附器采用柔性PE材质。
优选的,所述负压装置提供的负压范围为0.3-0.6Mpa。
本实用新型是用来实现伤口的缝合对位准确,提高缝合效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个吸附件上的吸附器分别吸住被缝合伤口的两侧,通过负压装置调节吸附的松紧程度,所述负压装置提供的负压范围为0.3-0.6Mpa,根据不同的皮肤张力不同选择不同的负压范围;然后通过采用弹簧钢制成的对皮挂件上的挂钩挂住吸附件本体上的挂孔,使伤口的对位准确,提高缝合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该对皮挂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该吸附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对皮挂件;2、吸附件;10、挂钩;20、吸附件本体;21、挂孔;22、连接件;23、吸附器;24、负压装置;20-1、横向管路;22-1、分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切口缝合对皮器,是用来实现伤口的缝合对位准确,提高缝合效率。
具体的说,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对皮挂件1和吸附件2,所述吸附件2与对皮挂件1匹配使用,所述对皮挂件1上设有挂钩10,所述对皮挂件1采用弹簧钢制成,所述吸附件2由吸附件本体20、连接件22、吸附器23和负压装置24组成,其中所述吸附器23设有多个,所述连接件22一端与吸附件本体20连接,另外一端与吸附器23连接,所述负压装置24安装在吸附件本体20的侧面。所述吸附件本体20上设有多个挂孔21。
所述吸附件本体20中设有横向管路20-1,所述连接件22中设有分管路22-1,其中所述负压装置24与横向管路20-1相通连接,所述分管路22-1与横向管路20-1相通连接。所述吸附器23采用柔性PE材质。所述负压装置24提供的负压范围为0.3-0.6Mpa。
以下用具体实施例对具体工作方式进行阐述:
该切口缝合对皮器,使用中,先将两个吸附件2分别通过吸附器23吸在被缝合伤口的两侧,且距离伤口有一段距离,然后根据不同位置的皮肤组织的张力不同,调节负压装置24,调节吸附的松紧程度,使负压装置24提供的负压范围为0.3-0.6Mpa,待负压装置24通过横向管路20-1和分管路22-1将吸附器23中的压力调节到合适时,停止调节,然后将对皮挂件1上的挂钩10分别挂入两个吸附件2上的挂孔21中,由于所述对皮挂件1采用弹簧钢制成,所以在弹簧钢的作用力下将皮肤组织向被缝合处聚拢,待伤口对正后,在去缝合伤口,实现伤口的缝合对位准确,提高缝合效率。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炳鹏,未经陈炳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686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