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珠隔热保温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60371.1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4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君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君国 |
主分类号: | F16L59/05 | 分类号: | F16L59/05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471 | 代理人: | 周宇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热 保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珠隔热保温管。
背景技术
目前,当需要对管道内的物质进行保温时,例如集中供热热网、中央空调通风管道等,就需要用到保温管,现有的保温管都是在普通管道外包裹保温材料来实现,例如在金属管道外包裹保温海绵和铝箔等,能够减缓管道内的热量向外扩散,实现保温的功能;但是采用保温海绵和铝箔等材料的保温效果和防水能力并不理想,而且保温海绵和铝箔都是易碎的材料,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容易造成损坏而失去保温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珠隔热保温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道的保温效果差、保温材料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珠隔热保温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外壁上包裹有保温壳体,所述保温壳体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保温层、粘合剂层和外壳,所述保温层采用玻化微珠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与所述管体之间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为无缝钢管或螺旋钢管。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壳体的长度小于所述管体的长度,所述管体的两端设置有焊接处。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中设置有报警线。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和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用于使所述外壳与所述管体同心。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弧形贴合部,两个所述弧形贴合部之间设置有支撑体。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内环和支撑杆,所述内环与所述管体的外壁插合,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内环的外壁上,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沿所述内环的圆周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珠隔热保温管,管体上的保温层采用玻化微珠制成,其具有导热系数低、隔热、防水等优点,因此大大提高了管体的保温效果和防水效果;此外玻化微珠抗压性能好、强度高,因此在运输和搬运以及维修等过程中均不会被损坏,从而保证了管体良好的保温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微珠隔热保温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微珠隔热保温管的正视图(图中未示出保温层);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微珠隔热保温管的正视图(图中未示出保温层);
图4为图3所示的固定支架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
1-管体; 2-保温壳体;21-保温层;
22-粘合剂层;23-外壳; 24-固定支架;
241-内环; 242-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珠隔热保温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珠隔热保温管包括:管体1,管体1的外壁上包裹有保温壳体2,保温壳体2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保温层21、粘合剂层22和外壳23,保温层21采用玻化微珠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玻化微珠的导热系数低,因此采用该种材料制成的保温层21的热稳定性好,使管体1的保温效果更好;此外玻化微珠的吸水率小,因此形成的保温层21的防水功能也大大提高,保证管体1的热工性能和耐久性。
此外,玻化微珠的抗压强度可达到7030kg/cm2,使其抗压性能好、强度高,因此在运输、搬运及维护过程中都不会受到损伤,从而保证了管体1的保温效果;且玻璃微珠具有颗粒细的特性,其粒径可达到2-200微米,其容重较小,因此制成的保温层21重量轻,方便运输和施工。
粘合剂层22可选用憎水性好的聚合物胶粘剂,其对各种基材都有较高的粘接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高温、耐冷热急便性及抗老化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君国,未经刘君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603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语文古诗词学习板
- 下一篇:一种用于建筑工程造价教学的演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