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59355.0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7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沈俊;栾晓虎;陈卫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研医疗技术(合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55 | 分类号: | A61B5/0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4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磁共振 颈动脉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磁共振成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化且保证成像质量和舒适度的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
背景技术
据医院研究统计,中风历来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医学研究表明,通过进行颈动脉成像,并对颈动脉图像进行分析,即对血管、管壁以及危险脂斑的形状和成分等进行分析,可以诊断出有中风危险或已经中风的人。而在多种成像技术中,磁共振颈动脉成像以其良好的组织分辨率、无创伤及无放射性、方便快捷等优点而备受医师及患者的青睐。为了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临床图像需要有足够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一般情况下面积较小的线圈的穿透力不够强,但在靠近线圈单元附近的地方会有很高的信噪比和很高的分辨率,而颈动脉恰好离颈部表面很近,因此,面积较小的线圈单元是颈动脉成像的首要选择。
而目前应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颈动脉线圈多为头颈联合线圈装置,此种结构的颈部线圈进行成像时时环绕在患者的颈部周围,但其结构大小是固定的,因此会与患者的颈部有一定的距离,线圈与患者颈部不能完美贴合,特别是对于颈部较细的患者将产生更大的距离,降低最终的成像质量,而且此种结构对于颈动脉成像而言整体较为笨重,使用较为繁琐。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像质量高且舒适度高的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能够确保成像质量并提高佩戴舒适度的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包括两个线圈盒体、接口板和插头,所述两个线圈盒体对称地的设置在所述接口板的两端,所述两个线圈盒体与所述接口板之间以及所述接口板与所述插头之间均通过设置有巴伦构件的连接线连接,每个线圈盒体内部设置有线圈结构和电路结构,所述接口板内设置有电路结构,所述线圈结构接收核磁信号由所述线圈盒体中的电路结构处理后输出至所述接口板。
可选地,每个线圈盒体整体呈V型结构,所述V型结构的夹角为钝角。
可选地,每个线圈盒体包括与颈部接触的接触部和不与颈部接触的非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和所述非接触部连接形成为所述V型结构,在所述接触部上设置有与颈部接触的柔性垫,所述柔性垫在与颈部接触的外表面具有与颈部紧密贴合的弧面形状。
可选地,所述柔性垫为海绵垫。
可选地,所述柔性垫通过粘接方式设置在所述接触部上。
可选地,所述线圈结构为2个且部分重叠地设置在所述接触部内部,设置于所述线圈盒体中的电路结构为2个且并排设置在所述非接触部内部中,一个线圈结构对应于一个电路结构并一起构成一个通道的射频单元。
可选地,所述钝角的范围为120°~150°。
可选地,所述连接线为柔性线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线圈放置在与颈部接触的两个盒体中,并且两个盒体之间通过柔性线缆连接,从而使得两个盒体之间的距离可被轻易地调节,能够满足具有不同颈部尺寸的患者的需要,并且具有大V型结构(大角度折叠形式),能够紧密的与患者的颈部贴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了成像质量。此外,在盒体与颈部接触的部位设置了具有仿人体颈部尺寸的弧面的柔性垫,从而保证成像质量同时提升了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的线圈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的巴伦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的接口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的线圈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的巴伦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的接口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研医疗技术(合肥)有限公司,未经达研医疗技术(合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593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拆洗的油雾净化过滤结构
- 下一篇:便携式全光学过压采集装置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