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喷淋反应塔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358318.8 | 申请日: | 2016-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6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 发明(设计)人: | 聂江宁;凌斌;赵云清;徐家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揽山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 |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淋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烟气治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喷淋脱硫技术。
背景技术
烟气脱硫是控制SO2污染以及酸雨的有效办法。在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喷淋塔是最早采用的脱硫反应装置,它的优点是能够形成较大的气液接触面积,同时系统的液气比可以较小。为了保证良好的脱硫效果,浆液喷射形成液滴粒径越小,则脱硫效率越高。一般的喷淋塔产生的液滴粒径为1mm以上,脱硫效率可达95%左右。然而,随着新的排放标准的出台及实施,现有的脱硫装置难以满足现阶段国家对二氧化硫排放浓度限值的要求,为了达到该要求,同时节约建设成本,最为经济的做法是对现有脱硫部分进行提效改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喷淋塔脱硫效率较低、难以满足较高排放标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后的喷淋反应塔,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喷淋反应塔,从下到上依次设有浆液池、气体入口、喷淋反应区、除雾器和气体出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淋反应区内设有多个喷嘴,所述喷嘴通过循环系统与所述浆液池连接,所述循环系统包括液体管路、安装在管路上的循环泵、微气泡发生器以及风机;
所述循环泵的进水口与浆液池出口连接,所述微气泡发生器设有进气口、进液口和气泡流出口,其进气口与风机的出气口连接,其进液口与循环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气泡流出口与所述喷嘴连接。
所述喷淋反应区设有多个喷淋层,对应每个喷淋层配有至少一个微气泡发生器。
本发明喷淋反应塔还设有一个以上的中间除雾器,所述中间除雾器则设置在相邻喷淋层之间。
有益效果:
现有的技术中,单流体喷嘴利用压力使液体雾化,产生的雾滴粒径较大,如果需要细小的雾滴,则需要增加泵的压力。本实用新型在喷淋段之前的管道上设置微气泡发生器,用作气液混合,使空气分散成微米级的小气泡与浆液混合后,再进入喷嘴,则流经喷嘴的液体由单相流变为气液双相流,经过喷嘴后浆液形成的雾滴粒径小,由于比表面积进一步增大,可显著提高脱硫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技术原理,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介绍。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以石灰石/石灰-石膏法脱硫为例,如图1所示的一种喷淋反应塔,从下到上依次设有浆液池1、气体入口2、喷淋反应区3、除雾器4和气体出口5。
所述喷淋反应区3内设有多个喷淋层,每个喷淋层又由多个雾化喷嘴组成。所述喷嘴通过循环系统与浆液池1连接。
所述循环系统包括连接喷嘴与浆液池1的液体管路,所述液体管路上安装有循环泵8,所述喷淋反应区3的塔壁外部对应每个喷淋层设置至少一个微气泡发生器6。
所述微气泡发生器6设有进气口6-1、进液口6-2和气泡流出口6-3(即混合液出口),所述循环泵8的进水口与浆液池1出口连接,所述进气口6-1与氧化风机7的出气口连接,所述进液口6-2与循环泵8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气泡流出口6-3则与所述喷嘴连接。
浆液池1中为石灰石浆液,通过循环泵8输送至微气泡发生器液体入口6-2,在微气泡发生器6中,浆液与氧化风机7输送的空气充分混合后被输送至喷淋反应区3,通过雾化喷嘴的喷洒与从气体入口2进入脱硫塔的烟气反应。微气泡发生器6形成的气液双相流在喷嘴作用下撕裂成粒径更小的雾滴,同时提高了吸收效率与浆液中亚硫酸盐的氧化效率。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在第一级喷淋层与第二级喷淋层之间还设有中间除雾器9,用于减少被气流携带进入第二级喷淋层的雾滴量。所述中间除雾器9优选采用除雾效率高、阻力小且防沉积的除雾器,如申请号为201510897113.0、201510900232.7的专利文件所公开的除雾器。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揽山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揽山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583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电脑主机
- 下一篇:基于忆阻器的指数器运算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