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合物驱管流用排聚絮凝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57480.8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62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施雷庭;谌茂;陈洪;朱诗杰;高源;何东;张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29/23 | 分类号: | B01D29/23;B01D29/60;B01D29/64;B01D29/86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9 | 代理人: | 李林合,李蕊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物 驱管流用排聚 絮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工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聚合物驱管流用排聚絮凝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果,其中聚合物配注一般采用“集中配制,分散注入”的工艺,该工艺相对于其它聚合物配注工艺而言,首先是配制量增加明显,其次是母液输送距离增加,这样就加剧了聚合物溶解不充分,在输送过程中滞留量增大,产生大量絮凝体,这些絮凝体不仅会使注聚泵吸入压力低、影响泵体寿命,而且也会在聚合物配液注入地层后引起近井地带的堵塞,最终导致油气生产成本增加,同时也会损害储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合物驱管流用排聚絮凝体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聚合物配注工艺技术中产生大量絮凝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聚合物驱管流用排聚絮凝体装置包括电机、容液罐、分流装置和搅拌装置,容液罐内设有分流装置,分流装置内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由电机带动,该搅拌装置能有效过滤沉积的絮凝体,且能将已沉积的絮凝体再次粉碎,该装置不仅提高了注聚泵的工作效率,也能有效防止储层受损,从而有效降低油气开发成本,为油田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连接为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容液罐一端设有进液口,相对的另一端设有出液口;
容液罐在进液口的一端设有第一轴孔,容液罐在出液口的一端设有第二轴孔,且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同轴;
容液罐还设有底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分流装置包括分流筒、过滤网和压力传感器,过滤网粘结在分流筒上,过滤网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分流筒底部还设有第三轴孔,第三轴孔和第一轴孔、第二轴孔同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过滤网材质为尼龙。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搅拌装置包括外轴、内轴、大搅拌叶片、小搅拌叶片、外齿轮和内齿轮;
内轴分为第一内轴和第二内轴,第一内轴通过第一轴孔和第三轴孔,第二内轴通过第三轴孔和第二轴孔,第一内轴和第二内轴一体成型;
第一内轴靠近所述出液口的一端设有外轴,另一端设有小搅拌叶片;
外轴上设有大搅拌叶片,且外轴在靠近进液口的端面上设有外齿轮和内齿轮。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外轴设有和外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内轴设有和内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电机转轴上设有动齿轮,动齿轮和外齿轮、内齿轮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聚合物驱管流用排聚絮凝体装置,能很好的过滤沉积的絮凝体,也能将已沉积的絮凝体再次粉碎,该聚合物驱管流用排聚絮凝体装置解决了聚合物在长距离管道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絮凝体带来不利影响,不仅提高了注聚泵的工作效率,也能有效防止储层受损,从而有效降低油气开发成本,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提供的聚合物驱管流用排聚絮凝体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提供的聚合物驱管流用排聚絮凝体装置的分流筒筛网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提供的聚合物驱管流用排聚絮凝体装置的小搅拌叶片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提供的聚合物驱管流用排聚絮凝体装置的大搅拌叶片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提供的聚合物驱管流用排聚絮凝体装置的动齿轮和外轴端部连接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提供的聚合物驱管流用排聚絮凝体装置的分流筒和容液罐螺纹连接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提供的聚合物驱管流用排聚絮凝体装置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提供的聚合物驱管流用排聚絮凝体装置的大搅拌叶片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574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逆方向冲洗前置过滤器
- 下一篇:一种自清式沥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