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热陶瓷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37806.0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2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于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有几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6/26 | 分类号: | A47J36/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1 | 代理人: | 何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 陶瓷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容器,尤指一种使容器内的饮料快速达到均匀温度的电热陶瓷容器。
背景技术
市面上常见保温杯或加热装置,能用电热转换的方式调节杯内或装置内的饮料例如水、咖啡等的饮用的温度。因此,中国台湾专利第M530607号公开了一种《保温杯的无源磁动加热装置》,该第M530607号实用新型中图1A所示,其中借由加热组件和线圈组,该线圈组对该加热组件提供电流,进而对该内杯体加热。
在这一技术方实用新型中,其加热组件常见设置于内杯体的底部,利用热能上升而影响内杯体内部液体的对流方式,其必然会有加热缓慢以及达到均温需时较长的问题(尤其内杯体的杯身较瘦长时,且无论内杯体本身的材质)。就算借由绕设电阻线于内杯体上的加热方式,因电阻线通电后所产生的温度较高,且为了达到均温则必须绕设较长且均匀分布的电阻线,但其制造成本过高,为了避免成本过高,而通常存在着加热均温性不佳的问题。同样的,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501201号公开的《可调节温度保温杯》中同样在底壁设置加热组件且其内部设有热电致冷器,该热电致冷器位于杯体的下方,也有如前述的问题存在;第M497975号公开的《加热保温杯结构》中同样以电热组件设置于杯体的下方,也有如前述的问题存在,均有加热缓慢以及达到均温需时较长的长期潜在问题。因此,如何针对以上所论述的缺点加以改进,即为本实用新型发明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容器内的饮料快速达到均匀温度的电热陶瓷容器。
为了达成以上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陶瓷容器,其包括:一陶瓷容器本体,该陶瓷容器本体的第一端设有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处延伸向外设有一凸缘,该陶瓷容器本体的外壁上包覆设有一电阻膜层,该电阻膜层上设有分隔设置的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和一第三电极,该电阻膜层在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与该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分别形成上层与下层,该上层在外壁上所设置的面积的高度距离大于该下层在外壁上所设置的面积的高度距离。
其中,该电热陶瓷容器还包括一中间保护层,该中间保护层的第一端设有一第二开口,该中间保护层通过第二开口包覆固设于该陶瓷容器本体及其电阻膜层、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的外围,且还包括一外层,该外层的第一端设有一第三开口,该外层通过第三开口包覆固设于该中间保护层的外围,且该外层的第三开口的周缘切齐设置于该凸缘下方的最外边缘。并且,还包括一直流电源接头,该直流电源接头固设于该外层上,且该直流电源接头上设有一信号接头,该直流电源接头通过一第一导线、一第二导线和一第三导线分别电性连接固设于该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上,该信号接头电性连接一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固设于该陶瓷容器本体外围底部,且该中间保护层为轻质隔热材料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热陶瓷容器,其包括:一陶瓷容器本体,该陶瓷容器本体的第一端设有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处延伸向外设有一凸缘,该陶瓷容器本体的外壁上包覆设有一电阻膜层,该电阻膜层上设有分隔设置的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和一第三电极,该电阻膜层在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与该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分别形成上层与下层,该上层在外壁上所设置的面积的高度距离等于该下层在外壁上所设置的面积的高度距离,该下层包覆的厚度大于该上层的厚度。
其中,该电热陶瓷容器还包括一中间保护层,该中间保护层的第一端设有一第二开口,该中间保护层通过第二开口包覆固设于该陶瓷容器本体及其电阻膜层、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的外围,且还包括一外层,该外层的第一端设有一第三开口,该外层通过第三开口包覆固设于该中间保护层的外围,且该外层的第三开口的周缘切齐设置于该凸缘下方的最外边缘。并且,还包括一直流电源接头,该直流电源接头固设于该外层上,且该直流电源接头上设有一信号接头,该直流电源接头通过一第一导线、一第二导线和一第三导线分别电性连接固设于该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上,该信号接头电性连接一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固设于该陶瓷容器本体外围底部,且该中间保护层为轻质隔热材料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有几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有几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78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