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继电器高强度负载端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30692.7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2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林茂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中汇瑞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14 | 分类号: | H01H50/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莫建林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强度 负载 端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子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高强度负载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高压直流继电器一般具有两个高压负载端子,其是安装于陶瓷上,并伸出陶瓷外,使其可以接入高压的直流电。然而,现有的负载端子通常都是整体式的,即端子头部及端子柱体为一体成型加工出来的,在高温850度的钎焊过程中,整个负载端子的硬度下降,由于端子柱体会与螺母螺纹连接,并且螺母经常会进行拧松或拧紧操作,因此,频繁使用会使端子柱体及端子柱体与端子头部的连接处产生疲劳,强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负载端子断裂,缩短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高强度负载端子结构,其通过分体式再连接的方式得到,具有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继电器高强度负载端子结构包括使用无氧铜制成的端子头部及使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端子柱体,所述端子头部开设有容置孔,所述端子柱体插入所述容置孔内,所述端子柱体与所述容置孔的内壁之间设有钎焊层,所述钎焊层与所述容置孔的内壁及所述端子柱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端子头部及端子柱体,在所述端子头部开设有容置孔,再使所述端子柱体插入所述容置孔内,并通过在所述端子柱体与所述容置孔的内壁之间设置钎焊层,利用钎焊的方式使所述端子头部与所述端子柱体固定连接,从而从两分体式的部件连接得到一完整的负载端子,有效地提高了端子柱体与端子头部的连接处的强度,延长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钎焊层为银铜材料形成的连接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继电器高强度负载端子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继电器高强度负载端子结构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继电器高强度负载端子结构安装于继电器外壳上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高强度负载端子结构100,安装于继电器陶瓷200上,包括使用无氧铜制成的端子头部1及使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端子柱体2,所述端子头部1开设有容置孔11,所述端子柱体2插入所述容置孔11内,所述端子柱体2与所述容置孔11的内壁之间设有钎焊层3,所述钎焊层3与所述容置孔11的内壁及所述端子柱体2固定连接。所述钎焊层3为银铜材料在800度高温融化后冷却形成的连接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端子头部1及端子柱体2,在所述端子头部1开设有容置孔11,再使所述端子柱体2插入所述容置孔11内,并通过在所述端子柱体2与所述容置孔11的内壁之间设置钎焊层3,利用钎焊的方式使所述端子头部1与所述端子柱体2固定连接,从而从两分体式的部件连接得到一完整的负载端子,有效地提高了端子柱体2与端子头部1的连接处的强度,延长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继电器高强度负载端子结构100所涉及到继电器的其他结构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中汇瑞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中汇瑞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06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